第121章 家事(第2/3页)
见韩月娘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杜中宵坐到她身边,柔声道:“我为朝廷命官,不能置办产业——”
韩月娘冷笑道:“那我问你,怎么夏相公家里就那么多生意?”
杜中宵道:“他都是让家里奴仆干办打理,在亳州只是买各种货物,并没有产业。我们若是家里有人,也可以兴办产业啊。还不是因为我们都是小门小户,只能在三州卖酒,做其他生意,没人了!”
韩月娘嘟起嘴:“我不管!我攒了近两年,才攒下了这些钱,托人打成银锭,应不时之需。现在被人借了去,身边再没有大钱,若是有急用钱的时候,难不成回家借去?这且不说,钱被人借了去,不要说给利钱,连还钱都没有时日。你总要想个办法才好。做官,做官,总不能做成穷光蛋!”
杜中宵叹了口气:“放心,我会想办法的。此次爹爹妈妈来看我们,便是个机会。我在永城县办了这么多产业,样样赚钱,让爹爹学几样回去,也在许州给我们置办些产业,好不好?”
韩月娘看了杜中宵一眼,嘟着嘴不说话。
杜中宵也没有办法。做官不能置办产业,小两口只好靠着那点俸禄。知县俸禄才多少?韩月娘辛苦攒了两年,也不过一百多两银子,差点被夏家来采买货物的人借光。虽然感觉夏家不会昧自己的钱,杜中家心中还是惴惴。这位夏相公,涉及公事还靠点谱,涉及私人钱财上却不好说。
叹了口气,杜中宵寻思,还是要趁着父母年纪不大,让他们在家里替自己置办产业。怎么说自己现在也是进士了,许州的官员总要给些面子。不指望他们帮自己什么,只要不坑自己,凭着自己的手段,父亲也能置办下不小的产业。单靠俸禄想大富大贵,即使一切顺利,也要十年之后。不做到知州,官员的收入实在入了不杜中宵的眼,也就是自己小两口生活节俭,还能攒下钱来。
想了又想,杜中宵对韩月娘道:“月娘,要不这样,趁着这次爹妈妈来永城,我给他们讲清楚营田务是如何赚钱的。爹爹是读书人,心思灵巧,必然一说就通。许州那里也多荒地,便买些来,建处我们自家的庄园。等有了产业,雇了奴仆,一样也可以做各种生意。我看哪,靠做官,赚不来大钱,还是要靠自己才行。赚钱这事,只要开了头,一切就都好做了。至于家里酒楼,让你爹爹妈妈照看就行,不需要一家人全搭进去。自己有了钱,好多事就容易办了。”
韩月娘看着杜中宵,小声道:“此事可行么?”
“当然可行?若不是我必须当官,回家做生意,早成了大员外了!只可惜这世道,不做官,就万事皆休。营田务的一切,我都写成了册子,阿爹必然能够做好。”
韩月娘点了点头,悠悠地道:“以前我于钱财也不怎么在意,可现在不同,我们有了孩子,许多事情就要开始打算了。没点产业,终究不妥。”
杜中宵连连称是。中下级官员俸禄不高,若不是杜中宵家人口不多,也会捉襟见肘,不要想韩月娘还想存钱下来。可这样总不是办法,自家有钱才会心里踏实。
许州位处中原,荒地又多,其实挺适合建庄园的。再加上父亲杜循年龄不大,正是干一番事业的时候。这也是自己人丁不多,像那些大户人家,有人出来为官,有人专门在打理产业,便就没有这种烦恼。
上次夏竦来永城查看,看过营田务相当满意。因为朝中巨变,没来得及查看永城县,但对杜中宵的印象已经形成。在夏竦看来,杜中宵是个能吏,话又不多,不掺和朝政,正是他属意的可造之才。随着朝中人事变动,夏竦也蠢蠢欲动,不想再在亳州待下去。给杜中宵透过口风,等到职位变动,希望提携杜中宵,随着他一起升迁。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杜中宵没有理由拒绝。但夏竦的为人让杜中宵不放心,跟着他做事,总要小心什时候被他连累了。不过拒绝更加不可能,资政殿大学士,是一个知县可以拒绝的吗?
杜中宵这里对夏竦患得患失,偏他家里的人不见外。到永城采买货物,用杜中宵的名头赚便宜也还罢了,没想到本钱不够,还到杜中宵家里来借,让韩月娘分外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