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四不像的乡试】(第2/3页)

那个士子说:“晚生姓张,名兆庸,真是巧了,也字公愚。“

两人同字,这是缘分,顿时亲近许多,又开始序各自中秀才的年份。

李及秀说:“这河北乡试,似没有几个秀才参加。“

张兆庸叹息道:“哪多得起来?鞑子退回辽东时,掳走了好多士绅百姓,这河北就没剩几个人。秀才或许还有许多,但战火离乱,有几个还能拿出凭证?更何况年龄有限制,过了三十岁就不准考。“

“确实如此,”李及秀咬牙切齿道,“鞑子该死!若非圣天子出世,我全家还躲在山里。“

张兆庸又感慨道:“对于你我乡试而言,其实也有好处。河北的小学堂,学生都还没有毕业,中学堂更是还没开设。参加乡试的新式读书人,今年一个都没有,前朝士子数量又少,只要来考了几乎必中!“

李及秀点头说:“正是此理。“

张兆庸突然笑起来:“各省乡试名额都公布了,江西、湖南、广东三省,前朝士子都只录五人。特别是那江西,民间有无数秀才,这次科举怕是要挤破头。而且县官也头疼,陛下不开科试(乡试资格选拔考试),须得先县官们自行组织考试来选拔。

李及秀竟然猜中赵瀚的心思:“便如那南北榜而已,南方官员太多,陛下已经对此不满了,要在科举上将南方压一压。“

两人闲聊到黎明时分,贡院终于放出炮号,开始查验身份进入考场。

整个河北省,乡试录取名额为30人,而参加考试的秀才只有114个。一个新式学子都没有。

考棚全部翻修过,皆为砖瓦结构,不用自己钉油布,甚至还有玻璃窗用于透光。

李及秀拿到考题,顿时有些无语。

传统四书题,只有一道。传统五经题,也只有一道。接下来全是考公文、策论、刑讼之类。

还有扯淡的附加题,李及秀只自学过《大同理论》,其余什么天文、地理、数学、

物理、水利……全部抓瞎。

四书五经的两篇八股文,李及秀一直到下午才做完。剩下的时间不多,他只能加快速度,将自己会的题目赶紧答上。

《大同集》册子不厚,李及秀自学背完了,此时答得也很轻松。

然后是天文:试写出五大行星。

李及秀知道二十八星宿,也知道北斗七星,可五大行星是什么鬼?

南方三年级小学生就知道的题目,把饱读圣贤经典的李及秀给难住了。好在,李及秀的本经是《尚书》,他能够进行发散联想。

中华文化,五这个数字,很容易跟五行联系起来。

《尚书·舜典》里有七政,七政就是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

李及秀奋笔疾书,写出答案:五星也,木火土金水。木日岁星,火日荧惑,土日镇星,金日太白,水日辰星。

地理题:试问荷兰国与奥斯曼国,其本土距我中国孰近孰远?(详述两国可得全分,答对远近可得半分)

李及秀抓耳挠腮,这道题只能瞎猜。

荷兰听起来爽利,奥斯曼比较拗口。于是,李及秀答道:荷兰近,而奥斯曼远也。

数学题大概类似鸡兔同笼,用传统算术方法,算对了也只能得一半的分,必须用新式数学才能拿全分。

李及秀撕碎草稿纸做算筹,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可他注定了只能得半分。

物理题,考的是力学。

李及秀盯着题目看了半天,他不认识题,题也不认识他。

夜幕降临,给烛一支,烛尽必须交卷。

李及秀把卷子交上去,有些灰心丧气,他发现自己好多知识都不懂,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无知感,比科举落榜还更打击人。

回家之后,一定要自学新式课堂的教材!

“及秀兄,考得如何?”张兆庸问道。

李及秀连连摇头:“天文题大概能猜到,地理题全靠蒙。数学题给出了答案,但只能得半分。至于物理,那什么力学,脑子都给看晕了。“

张兆庸苦笑道:“在下也差不多。“

数日之后,贡院外面放榜

李及秀从最后面查看,一直没发现自己的名字,然后他扫到第一名。

这货一顿操作,竟然考中了河北省的解元。

张兆庸在旁边又哭又笑:“我中了,我中了,第十名,刚好可以去考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