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个学科的诞生(一)(第4/6页)

“从下个月开始,包括十四班在内,咱们在老师这一块儿不看排名拿奖金,只看学生的成绩提升了多少。”

“哪怕排名降下来了,但成绩上去了,那就是你们的功劳,就该拿对得起这份付出的奖金。”

大伙儿一听,果然。

不过,这块肥肉确实也够大的了。

章南点到为止,不再多聊了。

很多话其实不用挑明,她对几个尖子班目前的态度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把尖子生聚集到一块儿,并不是为了依靠好的学习天份高高在上的,更不是尖子生就应该拥有最好的教学资源。

而是身为尖子班,你应该比普通班更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行,攀登更高的高度。

否则,尖子班就失去了意义。

二中的整体升学率得靠全体师生的努力,可是二中能拔多高,打出多响的名号,却要靠尖子班来冲锋。

得让尖子班动起来,拼起来。

这就是她为什么偏向刘卓富的原因,十四班必须要冲上去,打破尖子班的安逸圈。

“还有一个事儿。”章南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说不聊就不聊,说起了今天过来的第二个目的。

“是这样的,汪老师和小刘老师前几天向校里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建立二中自己的题库。”

大伙儿一滞,再次把目光集中到汪国臣和刘卓富身上,不得不感叹,年轻就是好啊,冲劲儿足,想法多!

题库?

这个概念不陌生,但是有点超前,二中现在还没到那一步。

哈三中有自己的题库,师大附中也有,像是京城的四中、人民附中当然也好。

可这些都是省一级,甚至是国家级的重点中学,有权威性。

二中算什么?县级中学罢了。

也许按照章南的发展路线,几年之后,二中可以在龙江省打响名号,成为黑马。

到时,也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是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的,甚至是教学模式的。

可是,现在……太早了吧?

说实话,题库也好,自身独有的教学模式也罢,甚至延伸到教育本身,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这就好像,二中为什么要照搬哈三中的教学模式,其实有很多并不适合二中。

人家那是集合了全省的优秀生源、优秀教师,而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素质是达不到那个高度的。

为什么不上来就自己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

原因很简单,人家哈三中多少老师参与省内高考、中考的出题出卷?又有多少人参与教材编写?

这就是优势,人家是最了解考试重点,以及教育脉络的那一波儿人。

总结出来的教案大纲也是最权威的,题库更是最精炼的。

尽管有些不适应的地方,但也比起你自己闭门造车要强得多。

而题库,更是反映了一个学校在捕捉考点、教学重点上的精准度,也是一个学校成为名校的必然过程,必然追求。

就像后世的黄冈、衡中一样,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冈题库”、“衡水模式”已经不仅仅是自身高考成绩有多好的问题了,他们影响的是后世几十年的中国教育现行的理念。

当然,尚北二中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是地域决定的。

可是,做龙江省的名牌高中,起码已经有这个苗头了。

大家伙儿之所以现在工作热情这么高涨,一来是二中完善的奖金制度;二来就是每个人都很清楚,大家在创造历史,也从中看到了希望。

可即便如此,二班的班主任张显贵沉吟了一下道:“现在就做题库?还是太早了吧?”

却见章南一笑,“不早了,该动起来了。”

解释道:“我的想法是,现在做,其实并不一定要做的多好,像其它名校一样出书什么的更不用考虑。”

“更多的其实是给大家积累经验、甄选题型、创造题型的过程,也是咱们全校教职员工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

“还是为将来成为权威,甚至参与到教案、考点、教材编写工作的一个前期积累。”

“总不能等到二中真的名满天下了,我们才想起做后续的工作,急匆匆地拿出一个四不像出来。”

“那咱们就不配做这个名校,顶多就是个高考工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