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4/7页)
“那你想不想做点别的?”
“想,我想继续做文具,还想发扬卫家菜。”
做文具,这个孟仲平还真没接触过,他现在做的是古董文物和瓷器茶叶这类很“龙国”的生意,想要帮她还真不一定能帮上。
“二哥,你说我要是借助深市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在这边跟人合伙开文具厂,怎么样?”
孟仲平知道她很有自己想法,绝对不是一时兴起,估计是早就想好的,“你想开在哪儿?”
卫孟喜就把约翰威尔逊的事情说了,说自己前几天经过那片烂尾厂房门口,有点心动,想接过来做文具厂。
反正,她有七家门店,知道哪些文具好卖,哪些利润高,所以想自己生产自己卖,可惜张兆明很警惕,生怕她跳过他直接联系上厂家。
不过,卫孟喜并不气馁,合作伙伴戒心很强,这同时也说明,他现在最大的客户就是她,她之于他的重要性,远超她先前的想像。
作为他的衣食父母,卫孟喜觉得自己有能力说动他,从别人那儿拿货,哪有自己生产来得舒坦呢?省了中间商赚差价,产量控制在自己手里,想卖多少卖多少,不好吗?
想到这些,卫孟喜第二天回到羊城,也没急着回石兰,而是继续在羊城到处闲逛,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老板,咱们今天去哪儿?”彩霞在港城见识过大场面之后,忽然人就开朗了很多,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小脸黑中透着隐隐的红。
“去文具厂。”
“哪个文具厂?哪儿呀?”
见老板摇头,她立马苦着脸,“那咋去呀?”
她们待的时间长,不可能还让韦向东车接车送,这几天都是她们自己出去坐公共汽车或者走路。老板连文具厂都不知道在哪儿,简直是大海捞针一般的出行计划嘛。
这时候的纸质出版地图,主要还是以交通图为主,她要想找某个具体的厂,没有电子地图搜索功能,非常难找。
“咱们打车。”
“打,打,打车……怎么打?打坏了要赔钱吧?”严彩霞目瞪口呆,一连串问题把卫孟喜逗得肚子疼。
这人,跟卫东还有点像。
“别废话,跟我来。”说着,卫孟喜就领着她,走了一公里左右,找到一座标志性大楼,这才站在路边招手。
两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女同志要是站在招待所门口打车,这不是告诉别人她们就住那儿吗?这年头南下被抢的淘金客也不少。
很快,打到了一辆黄色的面包车,像个黄橙橙的大面包,松松软软的,感觉,坐上去也还挺舒服,主要是这司机师傅把车厢内收拾得很干净,没有一般出租车的各种异味。
司机也很健谈,发现她俩不是本地人,就用很烫嘴的普通话跟她们交流,听说要去文具厂,还耐心的给她们介绍现在羊城有哪些文具厂。
严彩霞一路目不暇接的看着窗外,卫孟喜就留心听司机说的那几个文具厂,分别分布在羊城东南西北几个片区,她干脆指了个最远的,“先去南明文具厂吧师傅。”
司机很开心,去得远,他赚得就多啊,于是更加卖力,说这个厂是老字号,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以前是个宣纸厂,专门从安徽运材料来的,后来专做各种笔记本牛皮纸文件袋什么的,生意很好。
卫孟喜也没进去,就在门口远远的看了一会儿,又去找门卫聊了会儿天,她只要想找谁聊天,是能聊起来的。
严彩霞则被她派到大门口对面的小卖部里买冰棍儿,顺便聊天。
十二月下旬的羊城,吃冰棍儿其实也是冷的。
但彩霞屁颠屁颠就去了,因为她从不质疑卫阿姨的任何决定,指哪儿打哪儿。
她面庞稚嫩,看着淳朴,很容易就能跟人拉近距离。
聊了一会儿,她们又继续打车,去剩下的几个大文具厂,都是一样的兵分两路,一个去小卖部,一个给门卫大爷发两根烟,或者直接送上一包,然后就能聊一两个小时不停歇。
虽然有些本地人讲的话她们不大听得懂,但能在厂门口当门卫的大爷,都是能讲点普通话的。
而严彩霞去“买冰棍儿”也有别的收获——她居然在那些小店里发现各种各样的文具,都是从对面厂里拿出来的,她想起老板说的,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聊天套话是一方面,还得拿钱买点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