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当贵妃(四)(第2/3页)

醒来时见到榻前面带愧疚之色的李景翎,再想到母亲因她而死,苏玉秋不禁潸然泪下,“我只求陛下一件事。”

她甚至没有再用臣妾自称。

想到太医说苏夫人大受打击,心神受创,李景翎心里更加愧疚,所以连忙道,“你尽管说。”

便是追封苏母或是为苏家加官进爵,他也会尽力答应满足的。

却不料苏玉秋柔弱中带着刚强,斩钉截铁道,“请陛下让苏家回乡守孝,十年之内都不准踏入京城。”

李景翎听见她的话,愣住了,“你确定要如此。”

“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苏玉秋摇了摇头,悲痛到恍惚道,“京城非易居之地,他们不该留在这。”

苏家人因为她而飞黄腾达,成为皇亲国戚,但也因为她成为京城勋贵世家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一次死的是她的母亲,那下一次呢,是她的兄弟还是她的父亲。

苏玉秋宁愿他们回乡做个富家翁,也好过丧命于此,让她再经受一次失去亲人的痛苦。

李景翎明白了她的意思,心疼地将她拥入怀中,叹道,“好,朕答应你。”

*

苏母之死终于令这件事结束争议,落下了帷幕。

哪怕谁都知道是皇帝为了保住苏氏,才会有苏母暴毙的结果,但也没人会傻得指出来让皇帝难堪,连京兆府都已经了结此案,

裴夫人听闻这事,倒是觉得心中畅快,而且过了这么些时日,她因为女儿失去皇后之位的怒气也平息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其他人可不会像苏母那样没眼色,那些想要获得裴太师支持的勋贵世家,依旧会捧着敬着她。

有裴太师在,裴家始终不会倒。

之前因为裴太师主动谦让皇后之位,依附于他的官员利益集团里,也不乏有些非议声。

但裴太师可从来都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毫不留情地处置了一批集团里某些蠢蠢欲动的官员,成功达到了震慑人心的目的。

至于那些自以为送女入宫成为外戚有机会上位的势力,起码也要在后宫里也要混上十年积蓄实力,才可能有资格跟他掰一掰手腕,现在还不被裴太师放在眼里。

经此一事,皇帝李景翎也算是经历了真正的毒打,已然醒悟了,他要是再不快刀斩乱麻,只怕下一个死的人就是苏玉秋了。

他才继位不到半年,连后宫都未完全掌控,不知道这宫里潜藏着多少危险,也许连御前和重华宫的宫人都是某个勋贵世家的探子。虽然下手很冒险,但带来利益的却很大。

害死一个尚无名分的后宫女眷和害死皇后国母,可是天壤之别的代价。

他曾以为只有裴太师给他带来莫大的压力,却想不到其他人的野心欲望一旦被激起来了,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

但现在想要立苏玉秋为后,尤其是她因为生母而名声有污,也就更加艰难了。为此李景翎只能被迫让出更多的利益,比如后宫高位皆被世家大族之女所占据,又比如原本想发展的属于自己的朝中势力也暂停了下来。

皇后之争终于尘埃落定,苏玉秋被封为正宫皇后,行册封大礼之后便是真正的一国之母了。

但李景翎还没高兴两天,便有御史奏议,苏皇后德行有损且需守母孝,最好出宫前往大静安寺修行为国祈福一年。

李景翎差点没气死,但苏玉秋却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

大静安寺乃皇家寺庙,但却是帝王驾崩后,无子妃嫔前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的地方。而且这会正逢各家官员世族之女入宫,待苏皇后清修一年回来后,只怕后宫权柄早就被瓜分殆尽了。

最终皇帝还是无奈地送苏氏去大静安寺,同时又派了不少宫人随行保护。

顾然听闻此事,倒是不觉得意外,看似结果一样,但实则和原身记忆相比改变了太多。原本只在苏玉秋和裴兰昭之间抉择时,皇帝李景翎凭借着不愿妥协始终拉锯的手段,让群臣和宗室知道了他是怎样一位皇帝。

而最后成功封苏氏为后,也令天下士人、百姓认识到这位新君不忘糟糠之妻,重视情谊,由此建立了第一步的帝王声望。

这次却不一样了,不说裴太师谦让皇后之位,先抢了一波美名风头。

后有苏母浅薄无知自作聪明,落入他人毒计陷阱中,哪怕人已经死了,也给苏玉秋留下了污点,天下人也只会认为苏氏德行有亏,对坚持立其为后的新帝也印象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