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3页)

这话一出,燕太叔公顿时老脸躁红,太叔公家那几个对燕老大虎视眈眈的儿子孙子也面色颇为不自然。

黔地燕氏这一支的老祖,举家迁来李家村后,自然是为族中置办了族田族产的。

到燕老大这一辈,幼时还被送去念过几天学堂……不然他也不会勉强能认得几个字,还能把老祖的名讳背下来,这么多年都没忘记。

但到了燕红的大姐燕霞出生后,李家村这支燕氏便彻底败落了——辈分颇高、要被燕氏人喊一声三叔公的燕老爷子,最心爱的大孙子燕大宝都没见过学堂的大门长成什么样。

归根究底,是黔地这支燕氏始终没能培养出个能挤进大明科场的读书人,哪怕是个童生都没见过。

太叔公家的几个儿子、燕老大的隔房堂兄,年少时借读书之名去镇上过清闲日子,白白耗尽了燕氏族产才灰溜溜回来种地,这事在燕老大这一辈燕氏人里,不是什么秘密。

燕老大若性格软糯些、目光短浅些,说不准会被重订族谱、重修宗祠这种说法糊弄过去。

但他是亲眼见过太叔公家仗着拿捏住族谱便公然将族产以作私用的,更是在这些年的辛苦生活里尝尽了人间冷暖;堂屋里坐的燕氏男丁,有好几个年年去镇上打短工时还要靠他去与雇主周旋、去与工头讨要工钱。

更别提闺女本事后,燕老大知道自家闺女连府城里的镇守太监都能交结——他若还能被一群连北山镇都没出过的农民糊弄住,那除非他的眼睛瞎了,脑子也糊涂了。

显然,燕老大眼神很好,脑子也不糊涂,不用被骗来当“见证人”的本家族侄燕赤霞提醒他都能看得出这帮人的盘算:不过是想忽悠他承建宗祠,好以宗族的名义使他把自家的财货拿出来为族人所用罢了。

旁的不说,村东头后山那新开出来的几百亩好地,哪个不眼红?

荒地无人耕,耕出来有人争,不过是人尽皆知的道理罢了。

燕老大心头厌烦,站起身道:“太叔公若觉得原先那本族谱用了几辈人,纸张太旧了,想裁几张新纸重抄一遍,只管与我说,这百十个铜钱我燕老大出了。至于重订族谱就不必要了,咱们黔地这一支才几户人家,哪个记不住亲戚辈分。”

说完他便招呼燕赤霞,大步出了门,没管身后众人是什么脸色。

燕赤霞跟着“大堂兄”离了燕太叔公家,嘴角隐约浮起抹笑意。

当断则断的燕老大,和他这几日眼见做起事情来风风火火的张氏……师妹那副性格确实是有来处的。

当晚,燕家撤了吃饭的桌子,燕红、燕赤霞与董慧如往日那般在西厢房外隔间坐下来,一面翻看后世经典,一面商讨这最初版本的学派章程要如何制定时,燕赤霞便将白日里燕太叔公家发生过的一幕当做谈资讲与燕红听。

他本以为燕红听了又会嘚瑟地夸自家老爹厉害,却不想燕红并未露出半分得意,反倒是皱眉沉思起来。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我爷奶为什么有时候会露出看不起我娘和二婶子这两个媳妇的样子来,好像我娘和二婶子配给我爹和我二叔像是她们占了便宜一样……原来燕家祖上也曾经阔过的。”燕红思考了会儿,若有所思地道。

“呃……?”燕赤霞面露费解。

董慧却是能听懂燕红的言外之意,笑道:“这个时代,民间的宗族确实是大部分平头百姓唯一能指望的靠山。有宗族做仰仗或是曾经有过宗族为仰仗,自然会看不起连族谱都没有的人家……哪怕两边其实都穷得叮当响。”

燕赤霞这回能跟得上节奏了,恍然道:“我有些懂了,外来移民多的地方民间结社盛行,也是这么回事吧。”

“升斗小民无依无靠,遇事时求告无门,自然是要想办设法与其他人绑定到一起去的,或血缘姓氏,或兄弟义气,总归是要有个人多的去处才能安心。”燕红叹了口气,“说到底,草民虽以税赋供养了朝廷,朝廷却没让养国之民安心度日。”

董慧只笑而不语。

燕赤霞心头一动,默默将视线往董慧投来。

他与她们两个朝夕相处了几日,渐渐有些品出味道来了……

慧娘子看着像是任由燕红自己思考、自己整理头绪,并没有硬要燕红听她的话、按她的意志行事;但她只是时不时地伸出小手轻轻这么一推,燕师妹便也会顺理成章地走到慧娘子希望的方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