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诗无寐20(第5/13页)
这说书人画风一转:“当朝陛下之神勇大才,也就旧国的太子羡也堪一比。”
晏倾睫毛动一下,低头看徐清圆。果然,他见到徐清圆一听说书人这么说,虽然她尚文静,却嘴角动了动。
像是一个撇嘴不认的动作,但她是大家闺秀,她并不会做那么没礼貌的动作。这撇嘴幅度,便小的可怜,只有晏倾看到了。
晏倾失笑,心想她是多讨厌太子羡呀。
蜀州虽尊崇皇帝,却对太子羡也很有好感,百姓们并不拒绝太子羡和他们威武的皇帝相提并论,但也要说,太子羡不如当朝皇帝。说书人抓住他们的心理:
“太子羡少年神童,苦于国之大势,他力挽狂澜而不得,这终究不是他能救的天下。正是他赴死了,才有我们陛下的英勇。若他晚死几年,我们陛下说不定和他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不知那时又会是何情形?”
众人唏嘘。
庭中中有人开口:“你们没听说过吗,有人传说,那太子羡没有死,还想着复国呢。”
本来已经意兴阑珊想拉着晏倾离开的徐清圆闻言驻足,向那些沉迷于传奇故事的百姓们看去。
百姓们对于太子羡非常感兴趣,很快抛弃他们敬爱的皇帝陛下,讨论起太子羡有没有死:
“这样的少年天才,死了确实可惜。但是他活着的话,并不是好事吧?他要是活着,咱们陛下岂不是窃国……啊!”
“他要复国的话,那就又要起战乱了。希望他真的死了,别再折腾天下了。”
“你们懂不懂太子羡啊?他怎么可能复国?他就算真的活着,他也不会复国啊。你们忘了他是为什么死的吗?是那南蛮国要他以死谢罪,才肯退兵,他就真的赴死了……这样的人,你说他即使活着,怎么可能再掀战乱,搅得天下不宁?你们太不了解太子羡了!”
“你才是胡说!那可是皇位!如果我是太子羡,我就复国!”
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有人坚持太子羡一定会复国,毕竟那曾是他的天下;有人坚信太子羡对民众天下的悲悯,料定太子羡即使活着也不会再想皇位。
太子羡是何品性,终究活在人们的臆想中。
徐清圆扯了扯晏倾的袖子,低声:“我们走吧。”
晏倾淡淡“嗯”一声。
--
二人依然行于街上,夜火亮起,灯火渐次,时而有小儿欢笑着从两人身旁穿梭而过。
徐清圆拢住手臂,垂着眼。
她轻声问晏倾:“你听到他们方才说的话了吗?”
晏倾没回答。
徐清圆已经习惯他经常会听不到她的说话,以为他这次又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而没有听到她的话,便只自言自语:“太子羡其实有些可怜。”
这是徐清圆第一次用这种语气评价太子羡,晏倾不禁低头看她。
徐清圆:“他似乎过得一直很不快乐,一直在生病,一直操持国事,后来灭国之罪也到了他身上。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苦,却好像依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终点。世人赞誉他的时候,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
“明明大家都叹息灭国,但是好像谁也不忍心责怪太子羡。因为他已经做了很多了,大家都看在眼中。世人好像给了他疑似公允的评价,但他依然很不快乐,依然赢得了那样的结局。
“听说他是闷棺而死。那样是不是格外痛苦?”
晏倾睫毛颤动,目光平平望着远方。
闷棺而死的痛苦吗……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时间一旦流走,一旦过去,他的呆病会带走所有的感觉。
晏倾说:“他也许没想过那么多,也许根本不痛苦。”
徐清圆摇头:“我虽然对他有些怨,正如我怨我爹一样。但有时候我也不是那么不讲理,我觉得,即使太子羡还活着,他也应当不会复国。世人应该放过他的。但是他当年若是活着多好,他活着会是另一番景象。”
晏倾眼睛颤了颤,袖摆微扬,并未言语。
徐清圆:“清雨哥哥你觉得呢?”
晏倾沉默很久。
二人在街上走,好久徐清圆才听到他回答:“如果真要有人死,死太子羡一人,换其他所有人可活。死便死了,也无不可。”
徐清圆停下脚步。
晏倾回头看她。
她盯着他眼睛半晌,伸手轻轻将他袖子握紧,攒于手中。她心中忧惧,又刻意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