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第3/7页)
一打开,就是红彤彤的一包枸杞,最少有三四斤重。
她直接给三个室友一人抓了一大把,“来来来,尝尝我们老家的枸杞,泡水或者嚼着吃都行,还顶饿。”
姜舒兰,“……”
她从来不知道,枸杞还能顶饿。
旁边的方琴和倪静春也差不多。
“枸杞还能顶饿?”
马凤霞眼睛一瞪,“咋不能?俺当时学习的时候,半夜饿得抓心挠肺的,就抓一把枸杞,慢慢嚼着。”说着,她又抓了几颗丢嘴里,“嚼着还带着几分甜味。”
“来来来,大家都尝下。”
姜舒兰也试了下,刚入嘴的时候,有些涩,但是嚼到最后,确实是甜的。
“甜的。”
这么一说,倪静春和方琴也忍不住试了下。
确实不错。
“泡水也好,我跟你们说,我能考到清大来啊,全靠这枸杞救命。”
马凤霞有些感慨,“摘枸杞,卖枸杞,自己吃枸杞,泡枸杞。”
要不是这枸杞,她不一定能到清大。
“对了,还有我这瓶油泼辣子,也是一绝,晚上困的时候,抿一口,那真的是瞌睡瞬间没了。”
“等到时候咱们去食堂打饭回来吃,我带你们尝下我做的油泼辣子啊。”
姜舒兰她们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室友都拿特产了,姜舒兰也不例外。
把海岛带过来的果脯和干对虾拿了一些,放在桌子上,“你们尝尝这些。”
干对虾一拿出来,就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了,那虾子一只足足有手掌大,而且晒得红彤彤的,带着虾壳,看着就很好吃的样子。
旁边的马凤霞是个吃货,顿时问,“舒兰,你住在海边吗?”
这一看就是海虾。
姜舒兰点了点头,“是呀。”
这下,大家一头雾水,“不是,你到底是哪里人啊?”
之前以为她是首都人,怎么这对虾一拿出来,倒是不太是了。
姜舒兰想了想,“我是东北的,不过我爱人在海岛当兵,我随军就去了海岛。”
这话一落,马凤霞和倪静春顿时惊奇道,“你结婚了啊?”
她们还以为姜舒兰是个小姑娘呢。
姜舒兰有些无奈地点点头,“结婚了,两个孩子的妈了。”
这下——
感叹声更大了。
“你是怎么办到的?”
马凤霞围着姜舒兰转了好几圈,“都当妈了,还这般苗条。”
姜舒兰笑了笑没说话。
“还有谁?我瞧着舒兰结婚了,你们呢?”
倪静春摇摇头,“我还没,当时只顾着学习了。”
方琴顿了下,垂下眸,也跟着道,“我也没,当时当知青,每天忙得半死,哪里有空去结婚。”
这下,姜舒兰诧异地看了她一眼,接着说道,“那我就是大姐了。”
其他人也跟着没反驳。
等快结束的时候,倪静春才不好意思地拿出,他们老家的特产,是一包糍粑,她低声道,“我力气不大,我妈给我装了,我后来都放回去了。”
到首都,唯独留下来的就是这一包糍粑了。
和室友们拿的这些特产比起来,她的糍粑有些少了,感觉一人分两个就没了。
“我尝尝。”
旁边的马凤霞,顿时接过了糍粑,咬着了一口,心满意足,“好吃。”
姜舒兰和方琴也不例外,这糍粑带着一股糯糯的甜味,还有一股桂味香,味道很不错。
她们也跟着点头,“很好吃。”
这下,倪静春才腼腆地笑了。
等到大家都熟悉后,晚上洗漱的时候,一人拿了一个盆,去的是公共水房。
只是,在出去之前,马凤霞突然取掉了帽子,只露出一个光头,头上已经长出头发了,不过不是很长,最多也就一厘米左右。
姜舒兰她们看到这光头,顿时惊讶地张开嘴巴。
反倒是,马凤霞不以为意地摸了下扎手的发茬,轻描淡写道,“西北太冷了,我怕自己睡着,不敢去炕上,就坐在灶膛旁边复习,还能借着火光,只是——”
她语气顿了下,“夜里打瞌睡,头发掉到了火窝子里面了。”
至于有多凶险,她没说,只是平静道,“后来,我就把头发给剃光头了。”
既然,长头发影响她学习,那就光头好了。
这——
大家都跟着沉默了。
方琴撸起了袖子,低声道,“我当时还在云南当知青,白日要采棉花,只能晚上复习,我老是容易犯困。”她抬起了手腕,整个手腕上密密麻麻的伤口,“用刀割一次,能清醒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