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第3/4页)
且说北伐战场,建文帝因担心其他藩王带着府兵投靠燕王,同流合污,干脆一纸诏书,把北方和中原的藩王全部召回京城了。
准备带兵抵抗燕王、去勤王的藩王接到圣旨后,皆和被召回的辽王一样的想法:好吧,小皇帝怀疑老子,一片赤胆忠心当成驴肝肺,老子干脆不管了,你们爱咋咋地,反正谁当皇帝都一样,老子何必冒险和兵强马壮的四哥打仗呢,白白流血牺牲,老子也是有妻儿的好吧。
就这样,藩王们的武装都成了摆设,全部放弃抵抗,拖儿带女跑到了京城白吃白喝,这群藩王们都是多年没见——上一次兄弟们相见,还是洪武十五年孝慈皇后的葬礼,如今聚在一起,很是感慨,他们罕见的达成一致:还是亲爹好啊!给地又给兵,侄儿一上台,啥都没有了。
就这样,在建文帝的折腾之下,把皇室所有成员都逼到了燕王的怀抱,没有人再会帮他了。
胡善围冷眼旁观,看着建文帝一步步自掘坟墓,就像《掘墓歌》里写的那样,把高祖皇帝精心留给他的政治遗产挥霍一空,就像一个守着一堆金银财宝不知道怎么花,当成破铜烂铁扔出去的无知孩童。
胡善围做着三面间谍的差事,将情报源源不断传到燕王那里,为了防止滋生疫情,皇宫的地下阴沟只负责排水,粪便垃圾等物都要装车送到宫外倾倒。
一份份绝密军事情报用蜡丸封住,扔进画着特殊标记的恭桶里,每天清晨运出去,一直运到城郊的化粪厂里进行发酵,成为值钱的肥料。
这一行看似脏污,臭气熏天,但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因为不愁销路,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成本。
南京城外的几大化粪厂都被纪纲软硬兼施、用各种方式逼原主卖给他,暗中全部承包了。化粪厂成了情报回收站。
三年过去,兜兜转转,还是纪纲和胡善围打配合。而沐春已经去了燕地,负责守住边关,以防止北元借着大明内讧而乘机卷土重来,骚扰边关。
北伐前线,三十万北伐军和十万靖难军在真定交战。
就在北伐军主帅耿炳文用掎角之势派兵布阵时,燕王不按照常理出牌,居然搞起了突袭,把北伐军九千前锋一句歼灭,等于是把犄角的“角尖”给砍了。
为了保命,耿炳文麾下大将张保投降燕王。燕王把张保放回去,“……你只要按照本王说的去做,
本王就相信你投降的诚意,将来给你封爵。”
张保假装逃脱燕军追捕,去了主帅大营向耿炳文谎报军情,“……燕王叛军还有一天就要来了。”
军情紧急,耿炳文连忙命令全军立刻渡河,在对岸列阵,好对抗叛军。
可是就在北伐军渡河,一分为二的时候,燕军如天兵降临,对正在渡河的北伐军发动攻击。
耿炳文触不及防,大败,三十万北伐军仅剩下十万,耿炳文带着残部推到真定城,关闭城门,坚守不出。
前面已经说过了,耿炳文的强项就是守城。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耿炳文退回真定城的那一刻,不仅没有被失败摧毁斗志,反而重新找了昔日打仗的感觉。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有了老夫守城,燕王叛军休想越雷池一步!
耿炳文重振旗鼓,指挥守城,燕军强攻了三天,死伤无数,都没能攻破真定城。
自打起兵“靖难”以来,燕王就一直顺风顺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难啃的“骨头”。就当燕王一筹莫展时,一个蜡丸送到了大营,和燕王相貌身材有七分相似的次子朱高熙将气味十分可疑的蜡丸融化在铁皮上,拿出一份情报,给了父亲。
燕王打开一看,顿时转忧为喜,说道:“号令三军,立刻撤退!”
朱高煦不理,“父王,我军乘胜追击,为何要撤?”
燕王笑道:“真定这块硬骨头不用我们啃,自有人来帮我们解围。”
真定城。
全副武装的北伐军主帅耿炳文靠着墙壁上打盹,他已经十天都没有解开甲衣去睡觉,累了就合衣和战士们一起躺在城墙上打个盹,随时保持战斗状态。
但是年纪大了,不服老也不行,他此时精疲力竭,连握刀的手都开始颤抖。
“元帅!叛军撤了!”
耿炳文猛地惊醒,定睛一看,果然如此,“燕王狡诈,随时可能反攻,你们不要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