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馋成了猫(第2/3页)

再加上今日早上在驿站里吃的那顿早饭,让秦知府等人更是心惊了起来。

话说,此时他们的嘴里还留有玉米的余香呢。

为官多年,一州七县自然知道,育出新粮种的功劳,非旁的政绩能相比,他们已经能预见周知县日后的亨通官途了。

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硬杠硬的是傻子,为官为宦的能有几个不机灵的。

所以一州七县都非常识时务地收紧了尾巴。

......

牛三和喜子上前给大家做了示范,两人先用镰刀割了红薯藤,然后锄头离根部微远些的位置再挖下去,这样才不会伤到底下的红薯。

见两人不出几下,就从土里挖出一连串圆溜溜的,看着比侍卫们拳头还要大一些的红疙瘩,黄次辅和张尚书赶忙跑了过去。

“红薯红薯,嗯,这名字和实物还挺相配的。”

黄次辅捧在手里仔细看了起来,别说,提着还挺沉手的,他忙喊了那两个管称重的衙役过来,让他们称一称这串红薯的重量。

张汉和吴春生也没含糊,忙把红薯往秤勾上一挂,然后提起秤钮,再打了打秤杆上挂着的秤砣,等看清秤花上标着的斤两后,忙朗声回道:“两斤六两,大人,这串红薯两斤六两!”

两斤六两?

黄次辅有些不敢相信,一旁的张尚书也有些吃惊,两人看了看那串红薯,再转头瞧了瞧地里绿油油的一大片,突然觉得,那三千五百多斤的亩产量似乎并不是天方夜谭。

村民们看到知县大人已经带头开挖了,忙一个个兴冲冲地跑回家拿锄头镰刀去了。

话说,他们早就等着这一刻了,特别是已经挖过几个红薯尝过美味的人家,更是迫不及待的把装红薯的竹筐都提了出来。

一时间,整个新露湾村喜气洋洋。

既然要计算亩产量,黄次辅便指挥着大家先挖最边上的那一亩地。

得了命令后,一百多名侍卫快步上前,挖的挖,捡的捡,搬的搬,不出一个时辰,就把一亩地的红薯全都挖了出来。

一眼看去,地头里红彤彤的一片。

挖好了红薯,接下来便是过秤了,侍卫们纷纷把红薯装到竹筐里,而后一筐一筐称着重。

一旁的张尚书亲自记下一笔笔重量,而黄次辅则在边上看着对方记的有无差错。

等把红薯都过了一遍秤后,已近午时了。

到底是户部的一把手,张尚书打起算盘来可不是一般的溜,指间木珠噼里啪啦的响,很快,一亩地的总产量就结算了出来。

四千两百斤!?

不是说亩产三千五百斤吗?

咋又多了这么多啊?

一旁的黄次辅看到算盘珠子拨出来的数字,实在不敢相信。

他忙眨了眨眼,再看,没变,还是这个数!

张尚书也相信不到哪里去,这不,向来对自己打算盘能力十分自信的他,头一次谦虚了起来。

他把算盘珠子拨回到原位后,又算起第二遍来,等第三遍第四遍拨算下来的数字还是相同的后,两人终于相信了红薯亩产达到四千多斤的事实。

黄次辅简直激动的嘴角抖动,不行不行,待会儿一回驿站自己就立马写信给圣上,他一定要快快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皇帝。

张尚书也是这么想的。

话说当官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往上报好消息,特别像这种天大的好消息,这样皇帝觉得你给力的同时说不定还会有嘉奖。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中午饭过后,黄、张二人又指挥侍卫挖了两亩地,得出来的重量也都在四千斤以上。

这让黄次辅和张尚书,对待会儿要上报朝廷的奏章心里更有了谱。

周青林一点都不担心产量能不能达到的事,话说这可是二十一世纪,经过粮种专家改进又改进的高产薯种,种出来的红薯怎么能不高产呢。

担心地和地之间的产量会有区别,是以在得知新露湾村的村民们也开始挖红薯时,谨慎的张尚书和黄次辅又去了其他村民们的地里查看。

而这会儿,新露湾的村民们看到越挖越多的红薯,早已兴奋的不能自已了。

看到村民们把割下来的红薯藤一捆捆扎好,整齐地码放在一边,黄次辅和张尚书看着有些不解,忙问了原由。

村民躬身告知,等挖光了红薯,这些红薯藤要继续插种到地里的后,两人顿时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