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第2/2页)

“舒大夫?您怎么来了?”林屿站起来,“送药吗?”

舒大夫一个不防看到林屿,手脚都慌了,楞在原地也不知道动弹。

胡婆婆连忙上前,接过匣子,“知道了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哎!好。”舒大夫摸着后脑勺,一步一回头的走了。

这种事情,林屿就是天生缺根筋也该明白什么了,更何况他还很会察言观色呢?他既没有立即反对,也没有追根问底,反而欣慰到:“这是好事啊!”

胡婆婆只觉得自己跟小辈谈论这些,颇为不好意思,“这这这,他就是过来送个膏药,又有什么好事?”

好吧好吧,林屿看出这两人肯定是没捅破窗户纸,所以才期期艾艾的,他做了一个闭嘴的姿势,

“好吧,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看到。”

任由他们自由发展,如果能成功,肯定给封个大红包。

舒大夫就是隔壁村的老大夫,医术不错为人还热心,这人品行不错,要跟胡婆婆互相扶持过日子,他是举双手赞同。

但不论成与不成,都是胡婆婆自己的自由。

林屿发觉这事后,就只当没看到,他们两人也瞒的紧,村里竟无一人知晓。

时间开始来到一年最热的七月,雨水也变多了,村里人只能闷在家里躲雨,又是担心又是忧虑。

如果雨水太盛,会影响到地里的庄稼,也是一年的收成。

因为水分太高,连蘑菇都种不得,雨水顺着淌进屋里,湿漉漉的,一踩一个脚印。以至于第一批菌丝已经长完了,现在还没法种第二批。

村长发愁几天后,干脆把用过的麦草腾了出去,打算等雨水过去再种第二批。

盖房子之前,林屿就考虑了排水问题,把院内垫高了五厘米,还挖了排水沟通到屋外,还垫了地砖,免得踩一脚泥。

现在看,太有先见之明了。

等啊等,好在赶在交货日期之前,雨水停了。

林屿亲自赶着马车,去了码头旁边,找到负责收货的管事徐夫人。

徐夫人准时前来,把匣子挨个挨个打开检查过,点数之后说,“我定的是五套六十朵,怎么多出来一朵。”

“那是损耗啊!”林屿回答的很理所当然,“万一在路上发生了破损,那多出来的一朵就能顶上。”

在现代,食品或者其他按件计算的包装袋上,都会带着一个±符号,就是象征着误差值,比如50±1,意思就是可能是多一件或者少一件,这个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绢花当然不会点算不清楚,但林屿考虑到运输不易,自然先把损耗想在前头。大笔的银钱都赚到了,一点小利益他还是舍得的。

徐夫人不防还有这个解释,深深的看了林屿一看,拿了签货单,刷刷刷的签下大名盖了印鉴,然后结清了尾款。

落袋为安,林屿拿着尾款打算回去分账咯!

目送少年走远,徐夫人的手下很是疑惑,“管事,咱们不是一向只付六成货款吗?”他们新兴隆商行对于大合作商,才有定金三成--尾款七成的优惠。

碰到小合作商,都是定金三成--货款五成--销售一空后再付二成的惯例,而小商户也不敢开腔说话,毕竟他们求都求不来进新兴隆的机会。

“这少年,以后必非池中物,现在跟他交好,帮他一把,以后肯定不会少了好处。”徐夫人又瞧了一眼,“放心,我从来没看走眼过。”

“那我就等着看吧。”手下喃喃的说。

银钱是拿到手了,可是转手又花了出去,胡婆婆找织女定做专门的绢布,不论蚕丝还是染料都要订购,然后布置一个专门存放绢布的库房,避光避湿。难怪常说,做生意的都把银钱压在货品上,赚了钱也花在订货上。

但只要新兴隆卖得好,日进斗金不是梦!

怀着这种期待的心情,时间快进到了八月里。又是麦子收获的季节,村里忙的热火朝天,都在收麦子晒麦子。

收了麦子,又是送新面的季节,现在村里送新面的习俗也卷了起来,以前送面粉,现在都是送面条,而林屿还要额外加上糖心烧饼,一咬就流心的那种,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