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此一去,西夏不复(第2/4页)

车窗外依旧是车水马龙,他们的队伍徐徐经过内城大街。

“炊饼,刚出炉的炊饼!”

“来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勒,来一碗哦。”

“今天的报纸头条有点意思啊,一直在谴责西贼这么多年屡次寇边的事情,朝廷是不是有什么动静?”

“能有什么动静?自从收复燕云之后,朝廷就一直偃旗息鼓,我快气死了。”

“看长城万里,蜿蜒峻岭;黄河九曲,浩荡东方。五岳巍峨,三江壮阔,碧海蓝天映艳阳。神州地,正繁荣昌盛,百业兴旺.”

“好词,这首《沁园春》当有我强盛大宋的风范。”

街边的茶摊依旧是人满为患,很多即便不是读书人也都会拿着报纸看,看看朝廷最近又有什么新消息。

有人在旁侧酒楼上高谈阔论,或言诗词,或言时政,就算是街边的工人都能唱两曲《浪淘沙》。

各种各样杂乱的声音涌来,谱写一曲开封城的人生百态。

事实上汴梁的识字率其实不算差,由于商业氛围浓厚,再加上从唐朝开始,印刷术就降低了识字的门槛,因此很多贩夫走卒都认字。

再加上朝廷开设的工厂都会成立扫盲班,为工人普及文化。

在这样的熏陶下,各种诗词遍地传唱,赵骏以鲁迅为化名抄词,甚至都跟不上新的诗词写作速度。

不仅一些后辈文人冒出头,甚至就连历史上从未听说过的词人都出现,写的诗词非常精彩。

上个月就有名水泥厂的工人写了首《菩萨蛮》,刊登在汴梁日报上,一时间震惊四座。

由此可见,也许历史上本来有些人具有写诗词的天赋,却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最终泯然众人。

如今这个盛世,衣食无忧,又有免费的读书机会,自然就有人乘风而起。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出现。

不仅仅是数理化的科研人才,还有文学家、小说家、戏曲家、歌唱家等等。

时代造就英雄。

同样时代也会造就那些曾经平平无奇的普罗大众。

就好像很多戏曲、小说、唱曲等艺术形式,本就出自于民间一样。

马车车队自梁门出,西大街亭台楼阁无数,依旧是人山人海。

偶尔也有嘈杂的声音,市井当中免不了争吵乃至打架。

但很快就被开封府在街道处坐班的衙役制止逮捕。

现在汴梁城人口越来越多,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外来人口流入让治安压力剧增。

这几年也有黑恶势力冒头,却有迅速被摁下去。

赵骏向来都是对贪官污吏以及黑恶势力团伙不曾手软。

杂草每年都在打,平时看着润物细无声,实际上皇城司从未懈怠。

等出了外城,到了城外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内城和外城由于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拆迁,平房和木制楼房遍地都是,反倒是外城一栋栋大楼平地而起。

钢筋水泥铸造的五六层高楼随处可见,人来人往,多是底层百姓在其中穿梭。

谁能想到,内城和外城一副封建社会城区模样加极少量水泥楼区,跟外城接近后世七八十年代的房屋比较,却是内城和外城的土地更金贵,富人更多呢?

不过这种情况相信持续不了多久。

因为朝廷目前已经在启动内城和外城改造计划,即便内城和外城的土地昂贵,都还没开始房地产化,就已经让土地价格飙升。

唯一的好消息是随着城外扩张,内城和外城的土地价格升值速度也放缓。

所以等继续向城外扩张,让土地价格平缓或者下跌,那么朝廷就可以大面积收购土地,从而进行改造。    出了城门后,城外却是看不到什么工厂,只有一些手工作坊,大工厂和大工坊都被迁移至了东城外,城内现在极度商业化。

商品从城外运到城内来流通,不说各地商贾,城内甚至还有中亚的阿拉伯商人,就如同大唐时期的长安一样,外国面孔并不算少见。

“现在城外已是一片勃勃生机啊,那高楼大厦,让我想起了杜工部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大厦,已是真正做到了风雨不动安如山,杜工部可瞑目矣。”

范仲淹看着汴梁的变化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