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5页)
小钱板下脸:“啰嗦!”
老汉顿时不敢再吭声了,只能站在旁边干着急。
他突然想起什么,连忙去翻身上的布褡裢,从里头翻出了一小捆的水芹和两颗萝卜。
他又弯腰从箩筐里捡出一颗白菜,忍住心中的肉痛,往衙役身上塞去,笑得低声下气。
“大人大人,这些都是老汉自家种的,冬日里绿叶菜少,这水芹搁点肉炒炒,味道也是不错的……”
小钱怀揣着几个蔬菜,嫌弃的嗤了一声。
不过,他到底是手里留了情,再翻看箩筐的时候,动作也放轻了一些。
老汉轻轻的松了口气。
“好了。”小钱伸出手,示意进城费。
老汉连忙将准备好的铜板拿了出来。
“大人,给。”
小钱的手掂了掂,连看都不用看,他懒懒道,“少了,铜板少了五个。”
老汉明显一愣,他连忙开口。
“不可能,老汉我数了好几趟了,二十枚铜板,一枚不少。”
小钱撩了他一眼,都懒得说他了。
“二十铜板都多久前的事情了?现在要二十五个铜板了,师爷上个月就说了,最近是不是都没有进城?”
听到二十五个铜板,老汉有些急,他弯腰求情道。
“大人行行好,咱们种地的伺弄点青菜不容易,二十个铜板进城已经很贵了,再搭五个,我今天就没啥赚头了。”
寒风吹过老汉的衣襟,露出里头有些破烂的棉絮,低头弯腰的老汉,看过去可怜极了。
但是,这年头除了王孙贵族,又有谁不可怜呢!
小钱抱着胸听完老汉的求情,冷漠的道。
“二十五个铜板一枚不少,要进就进,不进就挑着你的箩筐快走。”
他指着后头三三两两的人群,嘲讽道。
“你不进后头可是有大把的人进,到底走不走。”
他顿了顿,说了句良心话。
“早点进去占个好位置,还能多卖一些钱,和我在这叽叽歪歪作甚?我又做不得主。”
老汉无奈,他抖着手从怀中又摸出了五枚铜板,默默的弯腰担起了地上的两筐箩筐。
老汉的身影很快就便被城门长而黑的甬道给吞没了。
宋延年收回目光,他耳朵里有三三两两的声音传来。
“唉,进城的钱又贵了……”
“谁说不是呢,我那闺女嫁在隔壁县城,就是峒阳县啊,他们那儿进城只要十五个铜板。”
“呸!十五个铜板又怎么样?之前吴县令在的时候,咱们这只要五个铜板……谁能不羡慕?”
“……嗐,好好的提吴县令做啥,他人都没了,快别说了,小心大祸临头!”
一时口快提到吴县令的人连忙禁口,两人警惕的看了看左右,见没什么人注意过来,尤其是守城的衙役,他们这才稍微松口气。
宋延年知道他们口中的吴县令,应该就是吴福荣吴大人。
吴富荣大人便是善昌县上一任的县令,一身正气,为人光明磊落,向来是嫉恶如仇,他在任上时看不惯当地的豪族欺凌百姓,手段强硬的处置了一位豪族公子。
结果却被豪族报复,惨死任上。
就连一家老小也没有幸免,据说尸首都被划烂了丢在府衙门口。
惨案传到朝廷时,官员和老皇帝大惊。
奈何这善昌县实在是太远了,就连问责都找不到人,云京到这边一路都是高山,越是到善昌,这山越多。
山林多,这山林的恶浊之气就多,时人将这山林浊气称之为瘴。
外人来到这善昌一地,多是难以适应,轻则腹痛,重则丢了性命。
如此一来,朝廷里的官员谈到了善昌县就色变,要是有消息传出,哪个官员有可能被派遣往善昌,第二天保准很多大人收到这位官员活动的银两。
可见大家有多怕这方地界。
宋延年出京的时候,魏太师曾经来送别,说起这事,他还担忧不已。
宋延年相信,要不是因为下旨的是老皇帝本人,魏太师都能够帮他将这走动人情的银两给出了。
……
自从吴大人之后,这善昌县的县令已经悬空三年之久了。
谈论到吴大人的两个百姓还面带唏嘘和怀念。
宋延年收回了目光。
看来,现在这善昌县做主的是师爷啊。
队伍一点点的前进,很快便轮到了宋延年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