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3/9页)
“捞着干嘛,这东西贱价得很,卖不出什么钱的。”
宋延年:“没事,我捞一些回去让钱婶加上辣子炒上一盘,给先生喝两盅酒时当配菜,可香了。”
郭雅:行叭。
这一捞,宋延年就捞上瘾了。
一网兜下去,满满是蚬子,再轻轻的在水中荡荡网兜,沙土就被流水漾去,密密麻麻的蚬子摇晃几下,还会发出似金石撞击的脆响。
郭荣看得也是趣味升起,从船里拿过一个竹背篓,帮着宋延年将捞上来的蚬子放到背篓里。
中间他们还捞到了几个巴掌大的河蚌,可惜的是里面没有珍珠了。
“装不下了装不下了。”郭荣嚷嚷。
宋延年这才意犹未尽的将手中的网兜收好。
好吧,他下次再来。
郭雅无语伸手将竹篙拔了出来,这玩意儿捞这么多干啥,肉还没有小拇指指甲盖大,她们都不稀得吃。
清晨的市集里,热热闹闹的,除了一些果蔬,鱼肉肉食,家禽蛋类,山珍草菇,还有一些在卖着自家编织的竹编物。
每个妇人臂弯处都挎着一个大竹篮子,偶尔看到一些卖柴火的,还会和他低语两句,想来是想让这卖柴火的汉子送些柴上门。
郭雅带着宋延年和郭荣直奔鱼贩子那里。
“张伯,这是今日的鱼获,你看着给点钱吧,我就不自己卖了。”
张伯是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闻言看了郭雅一眼,爽快的应下了。
“行,今天你家舟舟放旬假吧,是不是要带他逛市集啊,鱼篓放那儿。”
说完,用秤估量了重量,拿出了一两碎银给她。
郭雅常年卖鱼获,知道这里头银钱给多了,她也不多说,只想着下次多给张伯点鱼获就是了。
谢过张伯后,领着宋延年和郭荣两人站到街的一边,将银子放在宋延年手中:“你们自个儿花吧。”
宋延年想了想,将那几颗珍珠也卖了。
珍珠虽说质地莹润有光泽,但毕竟量少还个儿小,只够做些首饰上的点缀,最后只卖了二两银。
郭雅:“你们要买些什么?”
宋延年:“我去书肆看看。”
郭荣一听,连忙拖着他姐走,一边走一边冲宋延年喊道,“我们去买些好吃的,一会儿回来找你。”
宋延年揣着二两半钱,再加上他爹给的一两银,总共三两半钱,走进了书肆里买了几刀纸,又问了他心心念念的《周易》。
书肆里的伙计一边割着纸,一边头也不回的答了一句,“二两半钱银。”
宋延年不禁咂舌,这一本书就这么贵啊。
上次他爹给他买了四本开蒙的书籍,统共也就花了三两多。
书肆伙计转头拿出书,摆在桌上,“要吗?”
宋延年咬了咬牙,点头。
走出书店时,他还不住的摩挲着这易经的书皮。
他稍稍翻看了一番,这《周易》不愧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其中的辩证之法,越看越是深奥,待又翻了几页,确定自己一时半会儿还看不懂后,他这才阖上书页,爱惜的将书收到怀里。
宋延年揣着仅剩的一两银,走出书肆几步远,探头看了看四周,没有看到郭家姐弟,再一转头倒是看到了一家香烛店。
抬头望了牌匾一眼,上面写着平安香行。
这名字起的好,毕竟老百姓买这些香烛纸钱的,可不就求一个平安嘛!
宋延年想到钱婶子送给他的那张货不对板的求子符,又是一囧,抬脚走进香烛店。
“老板,有黄纸和朱砂吗?拿点给我看看。”
香烛店老板低头看了下眼前的小儿,并没有多说什么,做他们这一行,最忌讳小瞧人了。
也许其他会有人觉得和小儿怎么做生意,但他们这行不一样,多的是有天资的小童从小被师傅带在身边传承衣钵。
所以,他也只当宋延年是有师承的道童之流。
“黄纸百文铜钱十张,朱砂一两要银三钱。”
香烛店老板是个模样讲究的老头,只见他穿着一靛蓝色交领长袍,右衽上绣有祥云纹,一身衣裳穿得整整齐齐,不见一丝褶皱。
因为要干活,宽大的衣袖用襻膊束缚着。
此时他见宋延年一副肉痛的表情,许是因为年幼,看起来分外可爱。
他难得的带着笑意开口,“你可别嫌我家东西贵,这些都是好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