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3/5页)

林姜莞尔:“多谢。”就把这件事抛给了卫刃不管。

而林姜,也终于再次回到了林家的宅院,只觉得呼吸都顺畅了。

荣国府副本终于通关(主要是黛玉需要通关),她们从此后又是自由自在的林家姑娘了。

果然黛玉神情也不同往日,脸上明显多了些放松之意。

她见林姜回来就道:“姐姐是不是后日休沐?我想着请二姐姐、三妹妹她们来玩,再有之前绍王府宴上说得来的几位姑娘,当时也定下,若有机会就请她们过府再写诗作画——姐姐定了休沐日子,我再下请帖。”

林如海归京,黛玉回到林家,就是正经的主人,可以邀请她喜欢的姊妹朋友来玩了。

饶是她不是爱热闹的性情,此番也主动想起请客来,可见心情舒畅。

林姜屈指一算:“对,我后日不入宫。”

黛玉就让雪雁磨墨,开始亲笔写请帖。

-

且说黛玉与林姜搬出兰芝院回林家后,贾母心情就总是不太好。凤姐儿现在手下得力干将不少,就多了许多时间来哄贾母,每日尽心尽力彩衣娱亲。

贾母虽心里记挂旁的事儿,但看王熙凤这样用心,也颇为感动,也就常留凤姐儿在旁一起用膳说话。

加上宝玉也被贾政拎走了,贾母更是心中眼前都空虚,有些好东西给不了宝玉,见凤姐儿劳心安慰自己,就给了凤姐儿。

王夫人原想趁着林家都走了,她好拿回管家权来的,毕竟现在元春也从宫里回来了,可以帮她管家,哪里轮得着王熙凤带着一个庶女探春做主。

谁知贾母反而比之前更看重王熙凤,王夫人就有颇有怨言。

而凤姐儿是什么脾气,到手的权和钱还想让她吐出来,那真是跟要她的命似的。

于是变着法把王夫人这些背后怨言吹到了贾母耳朵里,果然惹得贾母生气,只把王夫人叫过来道:“你只看着元丫头罢了,我让你上心带她出去见见亲友,也好寻一门好亲事——正经事你不去做,整日在府里叽叽咕咕作甚?我看凤丫头就很好,探丫头也老实,叫她们管着府里,你不必操心了!”

王夫人简直被打击的一蹶不振。

贾政不听她的劝说相看金玉良缘,贾母又直接无视她不肯给管家权,最难的是亲兄长还要出京去,只留下一个跟她不合的嫂子,娘家也没了指望。

转头再向家里一看,荣禧堂后头还住着一个青春已大,刚从宫中出来无处安置的长女元春。

这郁闷心情就甭提了。

王夫人觉得简直一切人和事儿都在跟她做对。

而所有的不幸,似乎都是起源于林家两个小姑娘上京。

于是王夫人在愤懑中继续从前的副业:礼佛。

不过这回礼佛不单是祈祷自家运道峰回路转,而是更盼着林家倒霉——若是林如海没了官职,看林家姑娘们以什么骄傲,看贾母和贾政还会不会口口声声都是‘姑老爷说,姑老爷觉得’!

且说王夫人只是念经的时候会念叨一下,盼着林如海被剥了官职。

却不知还有人,已经开始对她行诅咒之事扎小人了。

此人便是赵姨娘。

对贾母的额外偏心,贾赦的不满是人尽皆知的,府里也知道,凡宝玉过姑老爷的林府去,贾赦必要也催着贾琏也去,简直是大房二房公开化矛盾了。可还有一个人的不满因人微言轻,根本没人在意。

那便是赵姨娘。

在赵姨娘心里,宝玉和贾环都是老爷的亲儿子,做什么一个捧成凤凰,一个就作践似下人似的。她还想让儿子去姑老爷跟前读书呢,让林如海给贾环弄个大官做才好。

只是这回别说贾母,就连贾政都不理会她,只道:“环儿还小又不成器,难道有宝玉一个去妹夫跟前丢我的脸还不够?还要再添上一个?”

对贾政来说,打发宝玉去,就已经是他面子的承受极限了——要不是听了贾母的话,还有些跟林家结亲的想头,他也不叫宝玉去丢脸。

毕竟贾政虽然自己读书不行,但看文章还是没问题的。

林如海的学问他是拜读过的,宝玉的‘大作’他也是批过不少的,知道根本是云泥之别。让宝玉去请教林如海学问,贾政就已经老脸火辣辣了。

觉得自家儿子是个绣花枕头,跑到妹夫跟前去丢人了,哪里还搁得住添上一个贾环?在贾政眼里这也是个枕头,还不带绣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