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三十四(第2/3页)

原本赵维桢想着,吕不韦在咸阳,随便找个人假扮刺客吓吓春平侯就行,结果没想到……

“到魏国去了。”赵维桢重复一遍,不禁失笑出声:“他倒是省事。”

吕不韦本就是魏商,他在魏国发家,随便找个关系,就能派人向春平侯递个橄榄枝。

在春平侯自以为“陷入绝境”之际,有个机会可以免于被刺客刺杀的命运,他肯定会选择出逃至魏国。

剩下的,就交给赵维桢来处理了。

她喊来魏兴:“把这个消息传出去。”

魏兴:“是。”

末了,魏兴又好奇道:“那夫人,然后呢?”

赵维桢笃定:“等。”

等这个消息通过秦国来的使者正式告知赵王,他们就有好戏看了。

待到魏兴领了命令离开,赵维桢重新拾起长案上的竹简。可坐在长案对面的小嬴政,却是一双凤眼抬起来,完全没有了继续听课的心情。

“为什么?”嬴政问。

他没头没尾甩来一个词,赵维桢不禁莞尔。

听到这个消息,再怎么认真的孩子也会心生好奇的。

“公子是想问春平侯为什么逃跑,”赵维桢不答反问,“还是想问别的?”

“我知道他为什么逃跑。”

赵维桢从寻找盖聂开始,就没有避讳过嬴政。而公子偃的事情之前又闹的满城风雨,嬴政如此聪慧,当然能想明白春平侯逃跑的原因。

只是……

他歪了歪头,脸蛋上浮现出几分困惑:“谣言说公子偃要雇佣刺客去刺杀春平侯。可是谣言始终只是谣言,春平侯为何会相信?”

赵维桢抿了抿嘴角。

“政公子可还记得之前我与李牧小将军的谣言?”她笑着问:“我请小将军在酒肆用餐——并非私会,并非独处,大庭广众之下,还有廉颇将军在呢。可谣言依旧传的满城都是,连政公子自己都信了。”

听到赵维桢旧事重提,嬴政的耳朵就控制不住地红了起来。

“我不是……有意怀疑夫人的。”嬴政说。

“我知道。”赵维桢理解地点头:“政公子相信谣言,是因为谣言说中了你的心结。”

嬴政闻言微顿。

“春平侯也是一样的。”她说:“赵国太子的心结,就是恐惧自己的其他兄弟争夺权力。”

时下小嬴政才不到六岁,他也没什么竞争对手,眼下说这个其实有点早。

但现成的例子摆在面前,赵维桢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举例说明的好机会。

“为王者,除却治理国家、开疆拓土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树立王储。”赵维桢迅速整理好语言,滔滔不绝:“而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止是立个太子这么简单。”

嬴政顺着赵维桢的思路往下想:“按照夫人的意思,赵王便是做错了。”

赵维桢满意地送给嬴政一个笑容。

如今她教了嬴政三年课业,一大一小也算是理解了彼此的脑回路。

“政公子为何如此作想?”她明知故问。

“若是没做错,春平侯不应有心结。”嬴政回答。

“是的。”

赵维桢接着说:“依我看来,他从第一步就做错了:不该送太子做人质。”

那可是太子,未来的国君!

虽说当时的情况危急,秦国的重骑军恨不得要冲破邯郸城门,这样能彰显出赵国的求和诚意。

但在外为质,本就颇为风险。把太子送过去,更是风险加风险。

“赵王若是个脑子清楚、手段强硬的人则罢。”

赵维桢挤兑起不喜欢的人来,那叫一个不客气:“但他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他冷落公子偃,并且好生管教,让他低调做人,规规矩矩地过自己的日子,也许还不会闹的那么紧张。可赵王偏偏放任公子偃在邯郸飞扬跋扈,偏爱宠信。这让在咸阳受苦受难的春平侯该如何作想?”

自古以来,因为储君之争而闹出的乱子可太多了!赵维桢一时间都数不过来。

而在先秦两汉,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的儿子,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的斗争。

赵维桢看向年仅五岁的小嬴政。

“相反,当今的秦王稷,做的就很好。”赵维桢说:“虽然早年悼太子在魏国为质、死于魏国,但秦王手段极其强硬,没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随便造次。悼太子死后,秦王又立安国君为太子,便不再派出去,好生在身边培养重用,也不会有其他公子动不该动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