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六年10月30日(第2/4页)

这一声不过,让这蒲县令感觉自己好像飘荡在浩瀚无边的黑暗大海上时突然前方亮起了一束光。

他发狂似的冲向了宋北云,双手扒拉着栏杆,用渴求的语气说道:“钦差大人!只要能留我一命,我什么都能干。”

“当真什么都能干?”

“千真万确啊,钦差大人!”

宋北云笑着起身:“等消息吧。”

说完他还深深的回头看了一眼蒲县令那个一号狗头军师,意味深长的笑了一声,然后便转头走出了牢房。

在这一个眼神之后,那狗头军师也突然明白这钦差所说的好戏还在后头是什么意思了,他是要搞大事情了,而且这个事情……很可能要连累数百人。

时间又过了几日,虽然全县都不明白为什么钦差还不进行公审,但朝堂里却是乱成了一团。

特别是维新派之中乱成了一团,而守旧派也好不到哪里去,全部都乱成了一锅粥。

所有的起因都不过只是因为一个浮梁县的县令被抓了,但这个县令所涉及的网络深远到难以想象,这个网络将新旧两党同时网络在其中。

按照正常的道理来说,这件事涉及这么广,理论上那个县令会被做掉,然后因为涉及过广而被压制下来。

可偏偏这件事是丁相督办,其中甚至还看到了杀神宋北云的影子,那这件事可就很可能会成为悬在他们头顶的一把利刃。

满朝的文武顿时人人自危起来,他们想走动关系,可豁然发现谁也找不到宋北云,他就像一个隐没在朝堂上的幽灵,不结党不营社,只是瞪着血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每个人的后背。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就希望能快些平息,而且最后的风波不要波及自己。

而此刻的大牢之中,宋北云再一次蹲在了蒲县令的面前,看着被时间煎熬的蒲县令,他笑着说道:“你的靠山是礼部左侍郎邹同恩对吧。说吧,你每年给他进贡多少。”

蒲县令支支吾吾,而宋北云只是竖起了一根手指,示意他只有这么一次机会,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

“我……我……我招……”

虽然从蒲县令家中搜出了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但根据这些日子的调查,这位县令平常素来以朴实著称,甚至大部分时候都有些节衣缩食。

那问题来了,每年的孝敬都去哪里了?答案很明显,上供了。

根据调查,这位县令的直接对接人是吏部的侍郎,但一个吏部的侍郎能吃下这么庞大的数字?而且不光是他,江州各郡县一直延伸到整个茶瓷道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个庞大的买卖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利润是在供养朝中的百官。

知道这件事之后,丁相气得是怒发冲冠,宋北云第一次见到真的有人会跟狮虎一样炸毛,连声上去宽慰丁相。

“丁相息怒。”宋北云拿着供词甩了甩:“咱们换个角度想想,他们这种小小县令能够这样横冲直撞,还不就是上头有伞么。”

“御史台呢!御史台为何不查?老夫回去便办了御史台!”

“唉,丁相这您可就错怪御史台了。”宋北云摆手道:“御史台能查也只能查账面,这非账面的事,御史台就是神仙都查不到啊,为何这茶瓷道会如此,因为这是茶是瓷嘛,耗损之事谁说得清呢。”

如今昌南的瓷器已经压过了汝窑的瓷器,甚至被工部定为官窑,身价水涨船高。而浮梁、祁门这一线的茶叶自古便是出名的,光这两条每年的营收就吓死人。

但恰恰他们是瓷器是茶叶,一个易碎品一个看天吃饭,有耗损很正常吧?只要稍稍把耗损报高一点、把收成报低一点,这个差额每年就足以按十万贯来计算了。

随着钴蓝色青花的诞生,昌南的瓷器在伊斯兰国度十分走俏,整个西域乃至波斯甚至延伸到埃及都对这样蓝色的瓷器视若珍宝,这里头的钱银产出有多少,每年以耗损走私的又有多少。

这就是一条庞大的利益链条,但这个链条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欺上瞒下,决策层的人看不到,底层百姓不明白,中层却心知肚明。

于是乎这各级县官就成了过了河的小卒子,但他们无论怎么动,都是为了朝中一系列的保护伞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