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六年1月19日 晴

正常的一份战报之中,通报的项目大概便是起承转合四项,但宋北云的奏报之下并么有这四个关键点,只有寥寥数字。

普通人看来,这的确也是一份奏报,但如果是像定国公这样的人面前,这里头就可是有别的意思在其中了。

这意思无非便是两个,一个是这其实并非战报而是汇报,再一个便是此次攻略并没有通过战斗的方式来收复故土。

这其实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主要是定国公这老头好面子,看朝堂上这么热闹,他总得找点事显摆他能耐,于是就卖了这么一个关子。

不过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收复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这件事本身比大捷还要了不得的,战阵之上的事瞬息万变,一个不留神便是兵戎相见,定国公很难想象宋北云究竟是怎样用短短的时间就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

与其说他去感叹宋北云了不得,倒不如说是好奇他的手段到底有多奇妙。

但在这里他不好开口的,只能私下里去和懂行的人进行模拟,然后再就是等待半个月之后随军政委将整个过程递交过来,方能够知宋北云究竟用了三十六计里的哪一计。

虽然定国公嘛,远不如福王精明通透,但到底是在战场、在官场泡了半辈子的人物,这卖了一手关子之后,朝堂上的怨气的确是少了许多,起码大家明面上都不再争论这个取和借之间到底应该怎样界定的问题了。

“断无可能吧?不费一兵一卒?”

兵部尚书听到定国公的话之后,凑上前小声对他说道:“延安府地势复杂,就犹如是西北之荆楚,这不费一兵一卒恐是吹嘘,除非他使了天兵天将。”

定国公微微侧过头说:“天知道那小子干了什么,等会子下了朝,虽我一并去王爷那里兵棋推演一番。”

“好说好说,估计王爷知道朝堂上的人说的话,怕是要提金锏来打人。”

这兵部尚书是在康王之乱后提拔起来的,曾当过二十年卫戍大将军,也算得上是个将才。后官改时要求专职有专人,这才有一大批根本没机会当官的人走上的朝堂。

所以兵部尚书严格来说其实是跟宋北云同辈人,都算是福王一系的叶脉。

“王爷现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着吧,他们再闹些日子才好。”定国公轻哼一声:“自有人会来收拾他们。”

兵部尚书心领神会的一笑,连声道:“明白明白,我自是明白。”

现在朝堂上其实也并非是铁板一块,他们其中分了好多的脉络和派系,从大层面上来,文武两派其实是相对对立的。相对于前几朝的重文轻武,从顺德年开朝之后,文武力量的悬殊就不那么大了,如今两帮人抓这个机会就会互相硬怼,就像刚才那个情况。

再细分就是各种学术派系的斗争了,比如儒兵之争、兵墨之争、墨法之争,反正朝堂就如战场一般激烈。

但他们乱归乱,正因为学术派系多了起来,很难独木成林,所以他们争执的越厉害,施政时的阻力反倒是越小,因为每个派系都想证明自己的理念是对的,大家都很努力的。

当然这里头赵性虽然看上去存在感不强,但他却是那脊梁一般的存在,国策方针都是由青龙苑制定,百官斟酌实施,他给这帮人下了个指示,就是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学说,只要能把事情办利索了,能把国家治理好了,那这个学说就是正确的。

要是办砸了嘛……他倒是没说办砸了会怎样,但每个人心中都知道会怎样,所以整个国家就在这样吵吵闹闹纷纷攘攘中开始热闹了起来。有些政策就是法家的理论不成就换儒家的儒家不成就走纵横家,总有一种指导思想能够顺利的将政策执行下去。

不断试错不断改变,大宋的国力如今是肉眼可见的在强大,如果没有意外如今这个场面其实就已经可以进入史册之中,称上一句“中兴”了。

但显然赵性并不满意,他觉得还不够,甚至他到现在仍然是惴惴不安,不安的在于国家还不够强盛,还不能做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众爱卿莫要争执了,今日时候也不早了。”赵性看到下头的讨论仍然继续,他倒也是不在意的一挥手:“大家带着这个好消息便下值吧,好好过个年,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