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来啦,老弟?
看人斗嘴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吕武觉得可惜的是,很多典籍目前还没有著作,听不到“子曰啥啥啥”之类。
晋国第一才子和第二才子,他们本身就是“子”。
而“子”现在是一种敬称,类似于先生、大佬、Boss。
魏相和智朔聊的是这一次与吴国顺利会盟,将对楚国产生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讲的是以后,并不是讲以前。
只讲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聊起来不过是在“讲古”,能汲取教训或成功,自然是极好的。
谈论以后则很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力。
吕武觉得这是才子该有的样子,不像宋和明两个朝代,才子只是文化科方面优秀,其它基本上就干啥啥不成,甚至满腔热血地尽帮倒忙。
汉和唐,才子还是挺牛逼,随便拉出一个都能干一些实事。
汉的才子能文能武,典型的人物太多太多。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即便是吃软饭写软文的司马相如,担任参谋也能出很靠谱的主意。
更不用提更风华绝代的几个人了。
只是他们绝没想到,自己干的一些丰功伟业,到了后世会成为某些忌讳。
唐的的才子?留下太多的绝美传世诗篇,更有力挽狂澜的郭子仪。
宋代才子很多,只是染了太多的胭脂水粉气,无论诗篇或词,不见了雄壮威武。
个别才子,比如砸缸的那个,压根就是遗祸万年。(割西北,弃交趾,还特么能上教科书,还是党争中保守派大佬)
对了,包黑子不审案,也没狗头铡。
人家作为首都市长,干的是总览民政的事,审判有衙司。
不过大天朝将演义当成历史已经是一种趋势。
就好像狄仁杰被塑造成侦探那样,谁管狄仁杰是日月当空的智囊啊!
自明代的“蛐蛐皇帝”之后,才子是一些米虫不说了,他们不干事才是国家的大幸运,任官只会使国家灭亡得更快更惨。
吕武一边听智朔和魏相讲时势,一边琢磨着来南方获取了多少收获。
这个收获不是抢劫的战利品。
他已经习惯每到一地,会去当地的市场走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熟悉的植物类种子,或是稀奇物件、水果之类。
并且,他还会到乡间走走看看,有时候能碰上惊喜。
例如一些就在旷野上的植物,别人不懂那是什么,又能有什么用。
他碰上了熟悉的东西,肯定会收集起来。
“武!”智朔说不过魏相,想要让吕武来拉偏架,说道:“朔以为吴弱于楚,难以助晋甚多,可是实言?”
现在的吴国当然比楚国弱小,正面肯定刚不过楚国。
要说吴国帮不到晋国,要看晋国付出多少,又是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回报了。
吕武假装没搞懂,频繁眨着眼睛。
年纪小的赵武嘀咕道:“众‘卿’拟策,必有其意。”
就是呀!
拿主意的八“卿”认为吴国能在晋国与楚国的争霸过程中帮上忙,他们难不成没经过深思熟虑?
魏相忍不住乐了。
智朔一下子涨红了脸蛋,气咻咻地看向赵武。
“昂?食肉……”吕武迷糊着一张脸,劝智朔多吃点。
赵武这孩子现在这么耿直的吗?
又或者说,他是故意的?
一插刀,直接一刀插得智朔说什么都不对。
魏相一吸溜地将一长串肉羊肉片卷进嘴中,满脸爽快地嚼动起来。
其实智朔现在也没多大,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而已。
魏相大智朔没几岁。
他们四人中,赵武的年纪最小,吕武比智朔大一岁,魏相又比智朔大三岁。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等当代的“卿”都去历史长河躺着,他们肯定会接过各种“棒”,成为掌权的一代。
外面有人通报,说是韩无忌来了。
这家伙进来之后很不像话地抖着身上的雪,笑嘻嘻地扫了一眼吃火锅的四人。
赵武看到韩无忌立刻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行礼。
还在生闷气的智朔只是看了一眼韩无忌,无比郁闷地又低下头猛吃。
吕武和魏相没站起来,却放下手里的餐具,挺直腰板对韩无忌行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