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三国之甄宓(03)(第2/3页)
颜盈轻笑起来,反问甄尧:“三哥可曾听过宁做凤头不做鸡尾的话语。袁大公子、袁三公子,一人嫡出,一人则备受袁大将军宠爱。袁大公子有郭图、辛评二人支持;袁三公子则有审配、逢纪;夫君已经被大将军认命为幽州刺史,手中只有不堪重任的焦触、张南二人。”
“不是还有元皓先生、则注先生?”甄尧凉凉的道。
“三哥已经知道了?”颜盈顿了顿,道:“那正好,三哥文武双全,还是让三哥掌管军权放心一点。”
别看甄尧是个白面书生,相比文采,无疑武艺更好。甄尧也希望当一个能征善战将军,而不是坐镇后方的谋士。恰好,除去苏清之本身的能力,未来会筹备的幽州军就缺一个听话,且能征善战的将军。
焦触、张南二人不是不行,问题是建安九年,邺城被曹操攻破,袁尚从故安撤退到幽州,投奔袁熙后不久,焦触和张南就发动了叛变,并指挥军队攻击袁熙和袁尚,袁熙和袁尚逃到乌桓。
可以说,如果不是二人太会见风使舵,没有忠诚可言,说不得袁熙不会那么早过上逃亡的生活,最终身首异处。
颜盈、苏清之都知道这一点,也膈应这点。所以没去幽州走马上任之前,就打算将焦触、张南二人排出权利之外,别的不说,绝对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
如此算来,武将方面还真就无人可用,总不可能再去挖袁绍的墙角吧。
咦,好像再挖袁绍的墙角也不是不行,反正已经挖了田丰、沮授,不差武将。
颜盈开始琢磨挖哪位武将的可能性,这时甄尧总算开腔说话道:“宓妃说的,为兄明白。为兄明日先前一步前往幽州,还望宓妃与显奕尽快启程。”
——这是答应了?
颜盈笑了笑,“那就委屈三哥先行一步。”
说完话,颜盈又在甄家别院坐了一会儿,才告辞离开。
而等颜盈一走,甄尧就开始打点行为。甄家护卫他安全的私兵,他所掌握的甄家财富,全都折算成银钱,跟着甄尧一起离开了邺城。
至于颜盈和苏清之,原本计划一个月启程,好有足够多的时间挖袁绍的墙角。
但是吧,袁绍现在的夫人刘氏,是个能闹幺蛾子的能人。为了辖制袁熙(苏清之)的发展,在得知袁绍认命袁熙为幽州刺史后,本着新婚燕尔一定不忍分离的心思,提出让颜盈留在邺城侍奉她的这位嫡母。
这......还真不好处理。三国时候可没有科举制度,一般都是举孝廉或举茂才。
举孝廉,即孝子廉吏。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
在两汉通常的情况下,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晋升的正途。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举茂才,察举岁科之一‘秀才’,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东汉光武帝建武时候,曾下诏令:三公举茂才各一人。
意思是说:监察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各一人。此后才为岁举,往往与“孝廉”并称,表明其重要性。不同之处是,“孝廉”为郡举,“茂才”是州举,所以数目是后者少、前者多。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谋士沮授便是举茂才出生,而颜盈这辈子的三哥甄尧则是举孝廉出生。论长干,还真比不上人家沮授。可惜遇到了袁绍这个刚愎自用的主公,未得重用。
扯远了,总之从举孝廉这样选拔官员的制度就可以看出来,重孝道。刘氏不是袁熙的亲娘又如何,占着嫡母的身份,直接开口让儿媳妇留下来侍奉她,在道义上还真就没法拒绝。
颜盈左思右想,干脆就花费了一周的时间,让刘氏好好的明白‘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女是怎么伺候人的。
效果很好,十分的好。反正颜盈伺候了刘氏一周,就让刘氏水深火热了一周,更让刘氏明白什么是有苦说不出。为了避免往后的日子再继续水深火热下去,没等苏清之开口说要离开邺城,刘氏就开始展现身为嫡母的风范,连连让颜盈回二房打点行装,免得耽误苏清之到幽州走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