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分裂(第4/5页)

再者,贺州这里有霍云蔚等人,又整顿了兵马,有章嶟、章砳父子的正统大齐,正与梁平、贺州残破的势力、南方士人的投机势力进行整合。逼得紧了,他们就抱成一团了!只有放松一点,对方的矛盾才会显现出来。打起来才更不费力。

元铮便以“回救京师”为名,又直扑回京,将京城附近闹了几个月的匪患彻底平息了。此时赵司翰已然北上雍邑,被容逸留在了雍邑,京城的主事者是容逸的弟弟容持。容持与元铮也是旧识,两人俱是少年时曾随公孙佳南征,元铮是亲卫,容持是被父兄塞过去学习、混资历、顺便混个官做的。

此时再见,元铮已然是个中年人了,容持须发也夹了银丝,彼此都心生感慨。容持是在南方做过官的,虽然早已升职,仍是很关心地问:“南方百姓,是不是又要受苦了?”

元铮道:“我没有追得那么远,到贺州就停下了。”

容持道:“唉,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元铮道:“会好的,除了祸根,哪怕有些天灾也能熬得下去。否则,就算风调雨顺,也能生出事来。”

容持道:“城内破败得很,只能勉强容身,府上已然……”

元铮道:“贵府想必也差不多,何必讲究这些?我去祭一祭旧墓。山陵还好吗?”

容持苦笑道:“上皇命人掘尸,他却忘了,只要他开了这个头,别人是不会管那是谁家的先人的。非但太尉等人的坟茔不保,连太祖、太宗的山陵也有人盗掘了。好在埋得深,封门石又厚重,不过享殿已被拆得只剩地基了。”

元铮道:“来都来了,我去奠一奠,然后就走。”

容持问道:“去找公孙吗?”

元铮笑道:“当然!”

容持羡慕地说:“你们倒自在。”

元铮笑而不语。按说,他应该把兵马留在京师的,可是他的士卒就“哗变”了,拥簇着他一路北上,找公孙佳去了!一路上,这支队伍的军纪还不错,还照着原来的套路征粮,也不扰民。路上的官府也很仗义,照旧他们供应着粮草。仿佛这是一支有着正式调令的部队一般。

消息很快传到了雍邑,赵司翰沉默许久冒出来一句:“谁带的兵像谁。”

谁带的兵像谁,元铮是被公孙佳养熟的狼崽子,只认公孙佳,他的兵马亦然。公孙佳带出来的人就阴险得多,个个蜇伏,相机而动。

赵司翰到了雍邑之后容逸就不放他走了,赵司翰动弹不得索性称病不出,闭门谢客。一场变乱,赵家损失惨重,赵司翰面前如今只有两个远房侄孙侍奉,他也就不干别的,专心看这两个人读书。

容逸也稳坐钓鱼台,着急的是太皇太后,元铮这都回来了,那章嶟谁来顶?哪怕不是章嶟而是章砳,她这里一个章碛好好的,二人相争,章砳对她会不会有意见?她没有别的依靠了!

太皇太后急把容逸请来,问道:“你快想个办法吧,公孙要怎么样才能回来?”

容逸道:“公孙临行前就说过,是不会放过章……呃,上皇与章旦的。”

太皇太后脱口而出:“那可太好了!”

场面一度非常安静。

容逸道:“臣再去与她联络。”

太皇太后在后面催促道:“好好跟她说,别再怄气了,咱们这儿不保,章嶟也不会放过她呀!”

容逸叹了口气,看了一眼一旁打瞌睡的王济堂。

公孙佳倒不是完全不想回来,不过她现在还有事做——妹妹还在追击章旦,公孙佳闲着也是闲着,亲自缀在她的后面给她压阵。太皇太后不知道的是,在雍邑之外,公孙佳所到之处,地方官吏士绅已然不听朝廷的号令了。

说是“朝廷”,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统呢?上皇要复位,皇子奉太皇太后的命要登基,本来哪个都可以的,然而京师变乱之后,上皇的风评陡然间从被儿子迫害的无辜者变成了个疯子,雍邑的那一位至今什么都没干,不像个正经皇帝的样子。

年长的人还记得昔年盛况,也有更年长的人记起了前朝末年的惨剧。算球,还是听个能正经干事的人的吧!谁当皇帝,干咱们什么事呢?更偏远一点的村落里,甚至都不知道改朝换代了,有些老人还存着前朝的旧铜钱哩。

所以,妹妹的粮草、兵员依然充足,死者家属依旧得到抚恤,伤者也能得到安置,她还能沿途征兵。而章旦被她大半年来追了千多里地,已是油尽灯枯之相。公孙佳当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就回雍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