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新一代
突然间,一切都变了。
几十年前,大明的寻常百姓对于辽东的战事,压根就不关心,对于他们来说,辽东,那不过只是远在天边的事情。与他们何干?
当然有干系,所谓的“干系”,其实也就是增的“辽饷”,也就是苛捐杂税。
仅此而已。
但是乾圣二十一年秋,当报纸上用长篇的新闻报道着奥斯曼的暴行,书写着使节不屈的英姿时,人们被感动着,同样也被愤怒笼罩着。
似乎在一夜之间,大明的百姓无不是变成了那种“慷慨陈词为国死”的义士了,在大明的各个城市,从南到北。在街头,那些五行六业的人,他们中有学生、有商人、有普通市民,有军户、也有农民,他们汇集在街头的广告柱旁边,他们盯着上面书本大小的号外,那怕上面的奥斯曼以及其君主那一串长的名字读起来很是饶口。可是朗读者仍然用明确无误的发音大声地读着:
“……天地为鉴,我们不是为了领土的扩张和军功的虚荣,而是为了保卫天朝,保卫我们——每一个大明子民的尊严和安全而拿起武器的,我们是在为正义的事业而斗争……”
号外上的文字很直白,甚至就是白话,直截了当的告诉所有人——对奥斯曼的战争不是为了领土,不是为了军功,而是为了尊严,为了安全,为了正义,为了……
总之,一句话,这是正义的事业。
而在大明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是战争爆发的迹象——军队在集结……特别是在各个卫所,在那些军人和家人告别的场景更是触目惊心:那些年青的后备役士兵,他们穿着军装在熙熙攘攘的卫所的小广场上,在欢快的鼓乐声中跳着舞,他们尘土飞扬的广场上,放肆的欢呼着着,放声喊着什么,那些穿着军装的人们,无不是显得极为亢奋,而亲人们则给他们挂着护身符,有些年青的女人会抱着他们哭泣。
在火车站,一辆同样满载着后备役兵的火车驶过的时候,两辆火车相遇的瞬间,顿时爆发出狂热的呼喊声。
“忠烈祠见!”
这种发狂的,甚至带着不祥的祝福声在两列车之间传开了,这些成长于乾圣年间,没有经历过战乱与饥荒,在父辈的荣耀中,在“命之所在,事君以忠”的誓言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刻,这样的誓言,是这些军户子弟们唯一的想法。
他们想象他们的父辈那样。在战争中获得属于他们的军功,获得个人的荣耀,让他们不仅仅只是活在父辈的荣耀之下。
如果真的要面对死亡的话,他们心甘情愿去面对这一切,毕竟,他们是军家子弟,死亡本身就是他们所需要面对的,甚至在他们过去20年所接受的教育之中,他们固执的相信死亡甚至是一种个人荣耀。
是的,在过去的20年里,这些军户子弟他们是在卫所的学校里成长起来的,甚至于就连他们的教材也有别于普通的教材,而是兵部精心编制的教材。在那些教材之中向他们灌输的正是军人的忠诚,责任,义务以及荣耀,甚至于还灌输了春秋时期士的理念,“命之所在,事君以忠”这样的信念早就刻到了他们的骨子里,让他们甘愿为皇帝陛下和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
乾圣二十一年秋,这个秋天整个国家都是沸腾的。
军户与卫所,是大明的传统。虽然到天启、崇祯,卫所与军户早就衰败不堪使用,但在乾圣初年为犒赏军功,乾圣皇爷重建卫所,非但分赏给军户“军田”,而且给其宅地供其建宅。
军户聚居于卫所周围,军田散布周边,在江南很容易认出军户与民户的区别,军户宅院都是四座房屋围合的“四合院”,与江南民宅大相径庭。
这一天,颖州卫的气氛与往日显得有些不同,军人们而从小巷缓步走过,隐隐从两旁院落里传来女人们的压抑的哭泣声,不时有全副武装的军人从院子里出来,女人们就那么依在院门旁上看着离开家门的男人。
虽然要打仗了,但是那个什么奥斯曼距离大明还远着很,部队一时半会的不会马上到战场去,可这些军眷们生活在卫所村,再怎么说也懂得一些常识——打仗是要死人的!而她们的丈夫、儿子就在最濒临死亡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