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陛下,臣冤枉
圣林被烧!
圣坟被毁!
消息刚一传出就天下震动,一时间南北各地的士人都是如丧考妣似的,纷纷前往本地的孔庙告罪。当然,他们告罪的时间都看得到消息的时间。
朱国强是从派到对岸的“探马”那得到的消息,他便在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外界。自然是震惊了整个桃源县士林,一时间众人纷纷赶往文庙告罪。
虽然是始作俑者朱国强,可是他也不例外,他同样也要到孔庙装模作样一番,但是在告罪之余,他的心里却在那念叨着。
“哎,你老也别怪,这事我做也就是提前几年做而已,过几年那可是你们姓孔的自己挖的坟……”
这倒是事实,几年后,在满清入关推行“剃发令”后,当代衍圣公孔胤植不仅主动剃了发,而且还为老祖宗重新画像,于是乎孔圣人也多了一个金钱鼠尾的新发形,那模样简直辣眼睛到极点。到后来甚至就连我大清都受不了,对读地方上悬挂的戴帽子的孔子画像全是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为了讨好我大清,他甚至还主动把老祖宗的坟重修了一下。
其实,汉人古代用方坟,这是从先秦时承下的规矩,无论是帝王或是普通百姓,都是以方坟葬之,“合窟为窆,方坟以堙。”,汉人用方坟是因为坟即是宅子,生前住屋,身后筑方坟,这是汉人的生死观,千年来一贯如此。
蒙元时蒙古人把圆坟带到中原,这种圆坟其实就是取之蒙古包。明代恢复汉制筑方坟,到满清入关,又令汉人从满人习俗筑圆坟,活人有手满勤活人的规矩,死人也要守满清死人的规矩。
后来这个跟着满清的“剃发令”一起强制的推行的东西,并没有因为辫子的剪去而消除,甚至成为了新的民俗,以至于很多人到陕西看到了秦汉以及唐代皇陵。都会觉得也许方坟是帝王的规制,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汉人百姓同样也是如此。
而孔胤植就是直接把坟头重筑成圆坟,算起来和挖祖坟没有什么区别。而自己也就是让人把它几年后做的事情提前几年做一下而已。
说起来,孔家的识时务确实罕见!不仅活人拍马屁,而且还会拿死人来拍马屁,算起来人家能够传承千年也就不奇怪了。能识时务如此,怎么可能不传奇千年呢?
哭庙告罪,不过只是装模作样,可装模作样之余,更要挑起天下人的愤慨之情,要不然他老人家在泉下有知的话,肯定气得连棺材本儿都得掀开了。毕竟,之所以要这么干,就是为了引起天下人的怒火,让天下人共同聚集在抗虏的大旗下。
于是乎,置身于桃源县文庙前,面对桃源县的数百名官员、士绅以及生员,朱国强愤慨地说道。
“……自逆奴努尔哈赤称乱以来,于今二十四年矣。荼毒生灵千余万,蹂躏州县数千余里,所过之境,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虏奴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掳为奴隶……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
置身于台下的龚昌允以及桃源县的士绅生员们,闻听着世子爷的话声,无不是面带惊色,他们看着照在他那张疲倦而愤怒的面孔,照着他的身躯上。
“这篇檄文必定要超过《讨武氏檄》。”
顾皓元心想到。作为军中书吏的他,亲手印制了这篇《讨建奴檄》,他仍然记得昨天看着檄文时内心是何等的激动,何等的亢奋,恨不得立即投向沙场,杀尽建奴,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
为了印好这篇檄文,他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布局,比来比去,先后用了几个时辰的时间,才终于定好檄文的印制布局。可刚提起笔,他又感到困难,毕竟,这是篇必定流传千苦的檄文,他怕自己万一没有印好,那罪过可就大了!
但是现在顾皓元发现自己真的想多了,天下人谁会在意这篇檄文印出后的布局呢?他们在意的只是文章,只是这篇振奋人心的文章而。,
“……毁我圣林,拆我圣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明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