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明侍中同往(第5/7页)
如这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政令。
分工明细,缺一个都不成。
也就意味着一个皇帝想发下诏书,这要是不通过三省,分分钟能给你打回来,想好再诏!
萧谌倒是觉得这挺好的,皇帝吧,有时候也会犯糊涂,就得有人盯着。
当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防止一家独大。
想想曾经的丞相,那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独揽大权什么的,和皇帝都没什么两样。
现在好了,相权一分为七,各司其职,同样也是相互监督,谁是真心办事,谁是打着旗号不干事的,由不得你随便糊弄。
萧谌这一召,三省六部的官员全都到了。
可怜的唐师这才刚走出门没多久,这就被唤回来了,他其实还没来得及跟刑部尚书许原说清楚。
不过也不妨事,说不说清楚,人都捉了,一会儿再说。
再进来还是看到萧宁在,唐师已然没有任何意外。
这父女分离有些年了,没在一起商量事,这再聚一块,一起说事儿吧,总能讨论出不少事儿来。
果不其然,人一至齐,萧谌都不绕弯子,且让萧宁将设鸣冤鼓和登闻鼓的事同他们细说起,萧宁其中的用意,一说大家都懂了。“这个办法好。铜匦收效甚微,皆因识字的人太少。击鼓以鸣冤,百姓若是蒙冤受屈,便可往县衙告之。”姚圣第一个表示同意,甚以为这个办法很是不错。
都明白此举的意义,众人都纷纷同意。
“但这个鼓?”许原不是想煞风景,而是此事必须要考虑。
鼓啊,这鼓该怎么做?
对啊,如今这制鼓的手艺可不是后世,鸣冤鼓怎么制,怎么也得有个标准。
“我会盯着后头,让人务必做出个样板来。”从前古代的鸣冤鼓是怎么样的尺寸萧宁是不知道,但大概的大小,还是能看得出来,仿着做,大概模样足矣吧。要求不至于那么高,不容半点误差。
行,主意是萧宁提出来的,如何才能有效的推行,这一点萧宁能把握分寸,他们且听萧宁的。
“具体政令推行,须得拿出个章程。”萧颖惊讶于萧宁脑子转得如此之快,同时也连忙补充一句,好让众人都能心里有点数,该如何在推行新政之前加以约束百官。
对,这就是萧谌让他们过来讨论的原因。凡事都得有章程,绝对不能把政令当成摆设。
各持己见,大概总是要弄出一个框架的。
等商量散去后,都退了出去,不约而同,都等着萧宁。
因萧宁刚回来,且要审查六部,作为尚书令,不在雍州的这些日子,虽然有左右仆射代劳,她总该知道六部有何变化,各部中又有谁办事得力,其中又有如何的变化。
是以,虽然都很想跟萧宁聊一聊,见萧宁手上的事不少,最终还是选择等一等。
他们思量要等,萧宁可不打算等。她能一面查看六部公文和账本,也能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得了吧,他们就别想帮萧宁缓一缓,这一位就没有丝毫要缓的意思。
“殿下。”都从萧谌处出来,看萧宁的意思是要忙活做鼓去,不在外头等着萧宁,一会儿又不见人了。
“诸公还有事?”萧宁面带笑容,倒是有几分明知故问的味道。
惹得一众人的目光落在萧宁的身上,无声的控诉。
可多着呢,萧宁要是不打算抽个空同他们说说,他们都不依了。
“这些年我虽在兖、荆两州,同朝廷往来并不间断,我之所察,我之所改,从不掩饰,但从前未发现的问题,回来了才发现,再思解决之法,有何不妥?”萧宁仅是好奇地询问,并没有丝毫对人不敬之意。
她不急于同政事堂的诸位多说其他,也不过是因为这个道理而已。
天下间的事,原本就不是什么说不通的。
为人也罢,为官也好,谁也不敢保证一生无错,错而改之,这个坎也就过了。
偌大的一个朝廷,谁也不是官场的老手,更不是治国平天下的不二之才。
谁都在这平天下,治天下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无非是希望能让这个天下真正太平,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有此共同的目标,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总能记住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