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下聘礼(第3/7页)

可毕竟是他带出去的人,又不欲放弃,竭力想对其劝教正道。

只是翻至最后,鹤石先生笔墨下已得见几分力不从心,更因宁方轶最近一次的行事而大失所望,有所动摇,有意断绝关系回京。

该是此事被宁方轶发觉,害怕如此会身败名裂,这才让他起了杀心。

皇上虽说不那么喜欢鹤石先生,但毕竟曾为帝师,得知之后便派人将鹤石先生迎回,大礼安葬。

其间最为尴尬当属安国公府。

宁方轶回京当时,安国公有过多神气,如今的脸色就有多灰败。

整个宁家连日紧闭大门,都连个大气也不敢出。许氏更是哭个不停。

安国公则只能低头听着老太太训话,自个憋一肚子气憋到内伤卧床。

当时儿子游历回来,他还想着能给安国公府造势,宁家将来也有人可靠,哪想却是一个白眼狼!

就连父母家族也是说利用就利用,说弃就弃。

老太太训过了,见儿子被孙子摆了一道,气急攻心,也只得回头再劝着。

生为人父人母,却连自己孩子脾性都不知,不过这么个狠辣的角色,走也便走了,指不定还是福气呢。

否则养在身边,将来说不准能把自己人都给吞了去。

这事闹得大,纪初苓也是知道的。

虽心惊于宁方轶的失于人性,但倒也替她解决了宁氏带来的困扰。

宁氏自一开始得知了她被赐婚于谢远琮后,那脸色就不见好。

她心仪的女婿本是宁方轶,这突然间变成了谢远琮,还是皇帝赐下的婚,远比过她这父母之命。

宁氏此前就连一点准备都没有,心存落差实在难以拉回。

即便后来听了二爷说,那宁方轶在避暑期间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也还心存有疑,总觉得怕不是那谢远琮故意在暗中使了什么手段,才又污了人名声又将皇上也给蒙骗了。

自旨意下后,纪承海原本在纪初苓面前,还是不那么待见谢远琮的。但更多的是自己好好的女儿突然就被人抢了的失落感在作祟。

但此回在面对宁氏时,可就极护着自己那未来的女婿了。宁氏这猜想私下也有问出过,被纪承海正色驳了几回,只好就暂且作罢不再多话。

只是每回与闺女一起时,她都忍不住会问起,道这皇上赐婚,可还能有法子作不得数?

其实宁氏仔细想过,这谢远琮官职高,又文武双全,她很想挑出些不好,可又挑不出来。要真说的话,就是传闻说他心狠手辣名声也不好。

总的一番比较,还是宁方轶更好一些,可那孩子怎么会突然做出那么冲动的事情呢。这女儿的亲事她早都想好了,怎么最后就变成了这样呢。

直到鹤石先生这件事情传回,宁氏这才总算是信了。

宁家因此一落千丈。宁氏也彻底不再提起宁方轶此人。

而纪初苓也终于不必再避到青竹院来图求耳根子清净了。

纪初苓几月来甚是想念大哥,回来后最大的惊喜,莫过于纪郴站起走了一步。

虽然是柳素跟一个小厮一左一右极力扶着的,虽然起身还是颤颤巍巍,虽然只是虚虚迈了很小一步就无力的要倾倒,但还是令人欢心鼓舞。

纪初苓当日就让人备了大礼,外加几坛子好酒亲自送去给杨大夫道谢。

杨轲当时正在午憩,惊得直接从床上摔了下来。又想面前这可是未来的少夫人啊,就觉得这手怎么放都不大自在。

看着面前这个也算是他由小看到大的姑娘啊,如今已是颦笑之间皆满室惊艳。

他这小侯爷啊,还真是好样的……

说起巧的,这纪家与谢家的大事,还都不止是一桩赐婚而已。

两家各有两件大喜事。

镇安侯府给卫国公府的聘礼刚下过没几日,谢萦与文凛也定下了亲事。

镇安侯府可是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一大长列的聘礼往外送,还有一大长列的聘礼往里收。

从上到下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纪初苓得知后,也是真心替谢萦这个她未来的大姑子高兴。

成亲的日子定得很近,就在年后,算算日子小半年都不足,所以文府上下可算是忙得不可开交。

但这眼下却还有更快的。

便是大房纪妙雪的这桩婚事。

这桩喜事就颇有些耐人寻味了。荣王府也是来下过聘的,只是远被谢府的阵仗给盖过,碾压的连个浪花都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