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3/6页)
今天来送菜的学生一共六个,还有一个食堂的随行人员,对方手上拿着本子,这是食堂最近推行的新制度,每天在教授们用餐的时候,这位随行人员都会在旁观察,如果有对菜品的意见她就会立即登记,反应在第二天的送餐中。
起初这岗位刚设置的时候教授们很不习惯,毕竟吃着饭有人盯着的感觉确实很怪,不过现在大家基本都已经习惯,还会主动地同对方提意见。
“又有新菜色了!”有教授已经迫不及待地站起,可劲往这边张望,想在第一时间看见食堂新出的菜色。
学生们正在合作着把推车上的早饭往桌上移,这移动并不难,宁知星号召实验室的大家一道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这能够加温,保证菜品顺利上桌的神奇桌子便是其中的一项成果。
“今天早上师傅照例安排了豆浆,之前有教授反应喝牛奶拉肚子,我们问过了医生,就把牛奶给取消掉的,如果有教授需要,我们可以带一壶过来,不麻烦的。”随行人员开始解释,“还有白粥、豆花和辣糊汤,这个糊汤准备得不多,怕大家不喜欢。”
“菜的话和昨天差不多,蛋是卤蛋,今天多了一些点心,是新来的师傅手工做的,其中有两道师傅很拿手,一道是萝卜糕,另一道是虾饺。”
在她介绍的时候,教授们没忘点评着桌子。
“这桌子还是有点笨重,不适合推广,应用场景太少了,当初就想着我们自己方便了,不过这个简易的保温功能可以推广一下。”
“对,上回阿星提过一次,我们大可以不使用这么大的桌子,只取其中一段的大小。”说话的教授用手指大概比划了一下宽度,“四周搭配上轮子,前面再拉个车头,得用三轮车改,然后就可以做移动式车了,这样就可以用来卖东西,我之前看其他工厂门口的小摊,那都是用好几层的纱布蒙着保温的,这卫生是个问题,温度也是个问题。”
“那你不如把车头处改成可拆卸式的,不会骑车的人可以推车,阿星上回还说了,这个重心也是个问题,得去掉一部分不用的设备。”
“那我看,不如在脚处做支撑吧,做个防滑刹车设计,然后可以连着车轮套锁,防止小偷。”
何教授侧耳听着,有些感慨。眼前的场景,在何教授看来是有些散漫、无序的,甚至要在以前,这都要被说一句不务正业。
他们手上的项目既然还没研究完,那怎么可以去分心琢磨其他的东西呢?如果以前看到这情况,他是要骂的。
可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何教授已然发现,这便是宁知星实验室的一种“娱乐”,宁知星是鼓励大家去“放松大脑”的,每回只要有人陷入问题之中绕不出来,宁知星便会劝他到实验室里的几个休息空间转转,把大脑放空再回来。
这所谓的休息空间有好几种类型,已经启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是简单的休息室,隔音效果很好,房间装修简洁,躺在那便能自然放空。
二是阅览室,放的都是些期刊杂志,还有和研究项目不太相关的期刊,甚至其中还夹着一整套宁知中创作的杂书,何教授听说这是宁知星实验室的必看书目之一,不过目前他还没去看过。
三则是被另外规划出来的实验空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那可以做不少大大小小的实验,如果无聊,甚至可以拿着那里的工具干些诸如切木头之类的无意义事项。
当然,这要是教授们想回家休息,她也是双手赞成的,宁知星很坚定地认为“无效的工作等于浪费时间”,如果要浪费时间,她宁可大家去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除却这种强制放松外,实验室还很提倡大家在课余时间做些也许没有那么多技术含量的小发明,就比如现在教授们正在琢磨的这些。
还真别说,有不少类似的小发明在现实中有很广阔的运用场景,像是他们有一位教授琢磨出来的降低洗衣机生产成本的方法就立刻被高价买走了,是科技大学帮忙介绍的买家,当天那位教授还特地买了烧鸡请大家都吃了一顿。
这一类的发明技术难度大多不高,难就难在思维的转换,教授们只要能抓到灵感,便总能琢磨出有趣的创新,只是吧偶尔,也会犯宁知星之前弄那声控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