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问话都事堂(第2/3页)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范仲淹官为参知政事,执掌尚书省,主持变法却一年也坚持不下去的原因了。

堂堂大宋帝国的执政,表面上看统领六部,可实际上,官员的任免权他说不上话;而作为变法执行者,连财权都没有,这样的变法即便有皇帝支持,也难以为继。

元丰之后,王安石通过神宗开始对六部,三司使,等帝国直属官员职能进行改制。主持这场改制的官员是当初的翰林大学士李清臣。

尚书省收回了户部等部门,而彻底废除了三司的大部分权力,等于将原本很重要的三司使架空了一多半。

这才让尚书省在帝国的核心衙门之中的地位提高了不少。

但吏部,官员任免权,还是没有彻底下放,落在了中书省,也就是都事堂管辖范围之内。

宰相,要是连官员任免权都没有了,那么也就成了名不副实的摆设。

再次站在都事堂衙门口。

李逵深吸一口气,他记得上次来都事堂,好像是伪造宣仁太后的遗诏。这事不能说,只能拦在肚子里。

反正秘书省也没人敢记,几个当事人都是守口如瓶的老家伙,一个比一个精明。

至于李逵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也不会担心。毕竟关系到身家性命,谁也不傻。

通报之后,索封迎了出来,热络的招呼李逵,一边对李逵道:“人杰,情况不太妙,章相的心情似乎不太好,他老人家在正堂等你,你去吧。”

有了索封的通气,李逵也开始琢磨起来,难道章惇要打压他?

“天章阁待制李逵求见!”

“进来吧!”

章惇放下公文,抬头看向李逵的那一刻,目光宛如雄鹰,突然冷冷道:“人杰,你要韬光养晦?”

李逵冷不丁的愣了愣,却像是没事人似的坐在了章惇面前。后者眉头高高的挑起,如今的章惇,能够如此不把他当回事的官员,在大宋可不多见。

李逵虽然不是唯一一个,但绝对是官职最小的一个。

说到韬光养晦,李逵真有这个心思。

主要是他也知道自己单枪匹马,在朝堂上混迹,说不定还不让他岳父刘葆晟呢?

刘葆晟即便不过是个凑数的帝国一品大员,但好在没人会和刘葆晟过不去。该给的面子,从来不会落下。

可李逵不一样了,他有功劳,也有很好的官场出身。但李逵苏门的印记是无法磨灭的,当然,苏门也不见得都是君子,小人也不少,比如说苏轼很看中的温益,就是蛇鼠一窝的货色,给点好处就能背叛的小人。他即便不站在苏辙一方,也只能中立。

至于章惇的质问,李逵却呵呵笑起来,轻声问章惇:“人活一辈子,到底求什么?”

“求问心无愧,求事事洞达。”章惇还是冷着脸,似乎是个没得感情的泥人。

李逵却瞥了一眼边上的仆从,努嘴道:“什么眼神啊!倒茶去!”

喝上了都事堂的茶水,李逵这才开口说起来:“以前,家里穷,就想着顿顿吃肉是这辈子最大的志向。后来发现打猎很简单,吃肉也不难。然后琢磨着应该读点书,谋求个功名,至少不能随便来个巡检就拉去修城墙吧?”

李逵的话,是没一个有进步想法的大宋年轻人都有的想法。

但根子不太好看,主要是李逵这厮读书为了逃避徭役,这要是在乡下地方说说,也就罢了。可这是都事堂,大宋最为尊贵的衙门,比白虎堂之类的凶险多了。

李逵继续道:“后来遇到了我老师周公,他被小子的才学所动,收录为门下弟子。”

“等等,周元收你为弟子,不是被你骗了吗?他经常后悔,别以为老夫和你师祖少了通信,就不知道。”章惇终于绷不住了,脸上带着得意的笑。

李逵老脸一红,轻笑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子终于有了进入官场的可能。当时小子就想,要是以后做官了,有花不完的钱,就多娶几个女人,过神仙般的生活。可是做官的愿望实现了,花不完的钱也有了,多娶几个女人也不难,可整日不着家,还被一脚踹到西北,我琢磨肯定有地方不对劲。”

“后来小子发现,是下官面相太正派,让人误会下官是个想要一心为朝廷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能臣。可大宋的能人多了去了,我又算老几?”李逵装出后悔的样子,苦笑道:“直到如今,章相,我悟了,我要多给其他人机会,不能光想着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