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想当国师吗?(第3/4页)
就像是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党项部落之前也被称为拓跋部落,李元昊就固执的认为自己是鲜卑族,因为鲜卑族的皇族,就姓拓跋,北魏之后这是一个很高贵的姓氏。可问题是,党项羌发源于青海湖周边的青塘古城。而鲜卑族呢?来自于蒙古。这两个地方,差三五千里地呢?
这就是没文化的结果,连祖宗都认错了。
当然,乱认祖宗也不是羌人的专利,汉人也这么做。
只是操作起来更高端,有个体面的叫法——修族谱。
比如说李世民认老子李冉为祖宗,后来的朱元璋认朱熹为祖宗。这是操作的手法不一样而已。
李元昊觉得,拓跋这个姓氏很牛逼,老子要认祖归宗。
汉人呢?李世民也好,朱元璋也罢,都发现族谱里没有一个牛逼的祖宗,不行,得拉几个牛逼的祖宗充门面。其实都没有大区别。
再说李逵,和尚有两个,一起说肯定是不行的,容易串供。
李逵让鲁达将其中一个和尚带走,留下一个,让他说出路线,并画下了舆图。
等会儿,换一个继续。
然后两份图纸合起来,如果偏差不大,那么就应该都说了真话。
可惜,第一次合起来的图纸牛头不对马嘴,李逵扔下图纸,白瞎了他还郑重其事地用笔画了下来。阴恻恻道:“我可以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但是……欺骗我的代价,必须要惩罚。”
说完,两个和尚都被砍下了一根手指,疼的他们在地上打滚。
李逵沉着脸道:“第二次要是还错了,你们之中任何一个人骗我,就砍手。第三次,就脑袋落地。”
很好用的办法。
可惜,让李逵傻眼的是,第二次,两人说的还是对不起来。
别说李逵了,就连鲁达额头都冒出了冷汗。他们不会被困死在沙漠里吧?
鲁达别的不怕,就怕自己像是干涸的河床上,被晒干的鱼干。一想到,自己会变成硬邦邦的鱼干,就让他后怕不已。
李逵心里也有点慌。心说:“早知道,就多抓几个来了。”
才两个,不管是信错了人,还是杀错了人,都得完蛋。
鲁达着急道:“大人,怎么办?”
鲁达之前杀俘虏的时候,那个叫干脆利索。可这时候,完全没有了那种自信过头的果敢,而是眼神中透出的慌乱,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紧张。真要是把向导都杀了,他们还能走出沙漠吗?
李逵并没有如同鲁达这样慌乱,至少外人看不出他内心的样子。
他看了看两个因为断指而显得虚弱的人,开口道:“舆图我看了,这次很好,你们总算是知道了教训,我很欣慰。现在你们想一想,该去哪里才能堵住国师,我们去堵住他。”
对于李逵瞎话张嘴就来的本事,鲁达很无语。他不识字,但舆图还是能看得懂的,两张舆图截然不同,可李逵愣是说都一样,岂不是胡说八道?
“卢尔河的河谷,这里会将冬天的雪水汇集在一起,到了夏天会干涸。但是河床附近,应该能够找到水源。我认为国师肯定会带着人过去。但是要去那边的话,应该要往东走。”
“需要走几天?”
“两天吧。只要抵达了河谷,就能找到水源,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说话的这位偏瘦,李逵姑且将他编为‘廋和尚’。
等他说完,李逵却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去还是不去?
但是这和尚给他的感觉很不对劲,似乎一切都说的有道理。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李逵却总觉得‘瘦和尚’故意在引导他往错误的道路上走。
李逵不敢妄下决定,对略胖的和尚道:“你呢?”
“你认为国师会怎么离开沙漠,选择那条路?”李逵舍弃了瘦和尚,转而看向另外一个和尚。
“敢问你真的将大部分的水囊都刺破了?”
“没错。”
“国师的没有被刺破?”
“国师和他周围的几只骆驼,我们没有靠近。”
胖和尚略有所思的想了想,随后抬头看向李逵道:“国师会按照原路穿过沙兒海,根本就不会去卢尔河。且不说不见得能找到水源,就算是找到了,食物也会造成困扰。国师不会冒险,至少不会为哪些卫队的士兵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