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大好姻缘(第3/4页)
在生下女儿后不久,王娡有一天回到母亲家,恰好母亲臧夫人打算送妹妹入宫选秀,特地招来一个有名的卖卦人,盲眼的卖卦人算过她们姐妹的八字,却特地命她走近,又用瘦骨嶙峋的指头将她的头骨摩挲了一遍,良久沉默不语。
在王娡母亲热切的询问下,卖卦人竟然说:“您的小女儿福禄并不太大,但如果您将大女儿送入宫廷,我想她具备母仪天下的骨相,前程无可限量。”
旧日的燕王孙女、热衷富贵的母亲臧夫人,竟然毫不迟疑地将王娡留在家里,逼迫着金家离婚,几天时间后,臧夫人就将王娡送入太子的东宫。金五郎一夜之间妻离子散,当然怒不可遏,他的父亲金王孙为此和臧夫人打起了官司,然而,一个长安城的小小杂货商人怎么可能是太子的对手?金五郎遭到这种侮辱,不久后便郁郁死去。
想起这些往事,王夫人心里酸楚极了,为了街头卖卦人算出的“皇后”之命,她宁肯抛弃原配丈夫和不满周岁的女儿,与妹妹小王姬二人,自献入东宫,并从此承担了无数的风雨、冷眼、蔑视,忍气吞声到今天,却仍旧无法与年长她六岁的栗姬相提并论,还只能在那恶女人的手下俯首称臣,眼睁睁看着所有自己想慕的荣华富贵,都被栗姬一个人独占。
“她休想!”馆陶长公主暴喝一声,拍碎了妆台上一块十分名贵的翡翠镇纸,“少做她娘的千秋大梦。皇后?孤要叫她在冷宫里慢慢做这个梦!”
王夫人吓了一大跳,她不是不相信馆陶长公主有这个力量,但,栗姬也并非凡人,今天的栗姬,不再是那个跪在地下给馆陶长公主敬茶的长乐宫宫女,也不再是东宫里的栗良娣,她是刘启的爱妃,更是太子的母亲、未来大汉天子的母亲。
本朝以孝为纲,太后的权力往往比皇帝还要惊人,像如今的窦太后,刘启的一举一动常常都要听从她的意志,更要常看她的脸色行事。
刘启唯一的同母弟弟梁王,深得窦太后宠爱,他的封地广大得惊人,家中的金银车载斗量,富贵胜过帝王,出行时甚至僭用天子旗号,窦太后却仍不满足,还在酒席上为梁王请求更大的富贵,刘启不但不能对梁王的行为有一丝约束,为了讨母亲欢心,竟然还在酒席上许诺说将来要将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这才好不容易开颜一笑。在群臣的任命和战事上,窦太后也经常能发表意见,她的权力并不比一个帝王逊色。
所以,目前来说,馆陶长公主的势力虽然能够左右栗姬地位的上升,与栗姬平起平坐,但到了刘启身后,馆陶长公主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肯定无法与栗姬相较量了。
而在眼下,馆陶长公主和栗姬,都是刘启十分宠爱的人物,这两个人斗法,确实难以预料胜负。
王夫人还待要说些什么,从未吃过这么大败仗的馆陶长公主,已经越想越气,怒气勃发地站起身来,大声吩咐道:“来人,孤要起驾去长乐宫,面见皇太后!”
见馆陶长公主真的动了怒,王夫人不便再挽留她,只得像往常一样恭敬地将她送出了猗兰殿。
再次恢复宁静的猗兰殿里,王夫人独自怔怔地坐下,沉浸在自己深深的思绪中,忽然间,她听得屏风后面响起一阵裙裾的窸窣声,接着火红色的锦裙角一闪,被王夫人遗忘已久的阳信公主笑吟吟地转了出来:“恭喜母亲,贺喜母亲!”
“何喜之有?”王夫人忧形于色。
“连馆陶长公主也打算帮着母亲对付栗姬,母亲,你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阳信公主满脸欢色,笑道,“娘,你要快快行动,不能坐等。”
“我能怎么办?”王夫人更觉茫然。
“替彻弟向陈阿娇求婚!”
这是什么荒唐主意?王夫人生气了:“阳信,你真正是胡闹,你的彻弟今年才七岁,怎能够娶亲?何况,阿娇比他大四岁,这婚事怎么看也不般配。”
“女人比男人大几岁有什么妨碍?阿娇和彻弟从小青梅竹马,两个人本来就有感情,这定然是一桩好姻缘。”对王夫人的顾虑,阳信公主却十分不以为然,她接着劝说道,“何况,馆陶长公主因为女儿婚事不谐,正处在最窘迫的时候,母亲此时提出婚事,她没有不答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