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4页)
做生意嘛,卖家原地起价,买家坐地还价,就看谁先憋不住点这个头了。
刚送走了买墨锭的客人,店里头又进来了两个老者,他们衣着朴素,各自拿着一根拐杖,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手腕上还挂着一个放大镜,一看就是两个文化人。南时没有故意迎上去。不咸不淡的说了句‘随意看’后就去侧厅歇口气,换倾影上前去招呼着。
其中一个老人摆了摆手,也很上道的说:“我们自己看就行了,等有看中的再招呼掌柜的。”
“二位请便。”倾影说完,便退立到了一旁,两位老者在正厅里走马观花般的看了一圈儿,正厅除了墙上那幅画外其他都是南时从义乌批发来的玩意儿,两人似乎对那些东西毫无兴趣,随意看了看,就凑到了墙边上去欣赏画作。
“这画……”穿蓝衣服的老者对着同伴微微颔首:“有点意思了。”
灰色运动服的老人看了看,侧脸问道:“小姑娘,这画能摸吗?”
倾影摇了摇头道:“抱歉。”
这画是正经雍朝古董,从家里带过来的,南时宝贝得很,这才挂在了正厅里,还特意嘱咐两人记得往上面弄点阴气什么的,免得不当心折损了他可要心疼的。所以这两个老人才更不能上手去碰,免得阴气入体,伤了身体。
两位老人也非常遵守南时定下的规则,既然不许碰,他们两就站在半米外拿着放大镜细看,口中啧啧有声,老严赞叹道:“确实很有迎春先生那份味道了。”
老张小声应和:“要不是这画就这么光明正大的挂在这里,我都想说这是真品了。”
迎春先生这个字号虽然俗气,在写意山水上却是一方泰斗,只不过流传下来的真迹不过一二,便越发显得贵重难言,民国初期曾出现过一副迎春先生的《春和景明图》曾经拍出了十万洋钱的高价——一块洋钱大概等于现代两百块钱左右,换算一下约等于软妹币两千万。
而眼前这幅画则名为《秋华霜枫图》,有史料记载迎春先生确实是以四季为题各作画一幅,但除了《春和景明》外,其他三幅世人连名字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更别提见了。眼前这一副画作自笔法、意态上来说无比与那副《春和景明》相似,几乎能以假乱真。
“不过老板也是好气魄。”老严颔首道。
能有这份功底,哪怕是仿品,也照样艺术价值不可估计,自然价格也不会低,这南辰阁的老板就将它无遮无挡的往墙上一挂,这份气魄可不是谁都有的。
有了这幅画,两人就又有了去偏厅里看一看的欲望,老张又问道:“能否进侧厅看看?”
倾影还未作答,便听见南时的声音从偏厅飘了出来道:“还请随意。”
两位老人在外谢了一句南时,掀开一看就很廉价的珠帘,再映入眼帘的可一点点都不廉价,明明只是一步之遥,偏偏就活成了两个世界。
连成一片的百宝架上错落有致的摆着各色的物件,有些叫透明的防护盒固定住,有些则是就这么坦然的敞着,它们沉静的、悠悠的散发着一种为时光所沉淀出的特有的气韵,叫人一眼就看进了心里。
中间那个年轻的老板一手持盏,带着些许若有若无的笑意抬眼望来,与这周遭的一切无比契合。
“好家伙!”老严眼睛一晃,看到的就是一架子约十几枚寿山石印章,清奇的出尘拔萃,富的得雍容典雅,各有各的特色,老严连老张都顾不得拉,快步上前,眼睛似是丢在这架子上了,一眼都舍不得挪开:“这都是……这都是……”
老张顾不得理他,人已经站定在了一方宝砚前,砚台以兰竹饰,光沁如镜,他指着砚台手抖了半天的都没出声。
南时抬了抬下巴,示意晴岚过去给人拿两幅手套,这模样,一看就知道是老行家了,估摸着急着想上手。果然,对方直接拒绝了晴岚的手套,从兜里摸出了一副自备的,等着晴岚将物件取下摆在绒布上后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来细看。
这一看,两人就又是对视了一眼,眼中不免落下了遗憾。
手艺是真的好,可东西也是真的假!可就算如此,如同之前那副迎春先生的画一般,两人仍然是舍不得撒手,仔细品味中其中真意后就谢了晴岚,请她再取其他的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