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口碑炸裂,首播破记录
其实在《大秦帝国》前几集的剧情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少梁之战,侧面描绘秦国的两个现状。
第一,穷弱。
秦国太穷了。
秦献公上位之前,秦国刚刚经历了四世之乱,内战频出,几乎消耗了秦国以前所有的积累。
等到秦献公上位之后,默默种田了十几年,秦国虽然依旧穷困,但总算有了一些缓解。
秦献公认为,秦国穷弱,是因为处在苦寒之地,如果想强大,就要夺回被魏国抢去的河西之地,打开东出的门户。
于是,秦献公才会举秦国之兵,以弱图强,并非单单只是为了雪耻,更重要的是想打通秦国的富强之路。
然而相比于富饶的魏国,秦国太穷了。
秦军除了一部分主力军之外,绝大部分的部队都无兵无甲,而且很多都是老幼。
更重要的是,秦国没粮。
剧中有个情节,秦献公让栎阳令征集粮草,索要8000石军粮,但二公子嬴渠梁看到栎阳境内的情况,意识到民无粮可征,要求减免一半军粮。
事后,秦献公大怒,要责罚栎阳令,栎阳令却因为不舍得吃粮,来到军营后饿死了。
当时秦国的国都就是栎阳,堂堂国都官长,为了省粮,竟然活活饿死了,可见秦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也因此,嬴渠梁多次劝秦献公退兵,献公虽有所动,但还是不甘心。
除了穷弱,秦国第二个特点就是坚韧。
商鞅说秦军食草,秦人可畏。
赢虔也表示过,赳赳老秦,人人敢死。
士卒无粮无兵无甲,敢奋勇争先,栎阳令为了省军粮,竟然活活饿死。
一个经济穷弱,但人心思齐,武德充沛的秦国就树立起来了……
是不是突然觉得这个情况有点眼熟,很像当初我们刚建国的时候。
没错,《大秦帝国—裂变》很多情节都有建国初的影子,少梁之战,某种意义上更像是战国版的抗美援朝。
缺衣少粮,但是精气神足,敢硬杠天下霸主。
而在历史上,秦国并没有电视剧那么惨,当时虽然不富,但经过秦献公的励精图治,国力在诸国中也算是中等。
少梁之战,虽然没拿下河西之地,但却大胜魏国,主帅公叔痤也确实被俘虏了。
后世评价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奋六世之余烈,没把秦献公算进去,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当然,也有人说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平辈,然后从秦献公往下顺。
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只当了三天秦王的秦孝文王——秦异人,一共正好六世。
不过话说回来,《大秦帝国》毕竟是影视作品,肯定要做一些艺术渲染,只要不胡乱篡改历史,些许的改变是能够容忍的。
历史是真实的,既有曲折也有平淡,但是电视剧要收视率,情节有铺垫、高潮、结尾,就肯定不能严格按照历史这么拍。
所以,对待历史正剧,可以去讨论电视剧情节和真实历史的不同,但不能死磕某些改编情节非说不符合历史。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抛开六老师的立场不谈,这句话的本身却是一点毛病没有。
很多所谓的历史古装剧为什么被观众狂喷,就是没有把上诉这四个词区分清楚。
……
在回到剧情里,历史的秦国大胜,而剧中正处于穷弱状态的秦国却胜利的很惊险。
秦军一度被魏军包围,幸亏嬴渠梁主角光环附体,带领轻骑突袭魏军空虚的中军后方,俘虏了魏军主帅公叔痤,扭转局势。
但是秦军也没好到哪去,本身受损严重,更关键的是,秦献公中箭,身受重伤。
秦军本就无粮,外强中干,秦献公打的主意就是速战速决,短期内拿下魏军主力,就有回旋的余地。
然而他这一伤,秦军军心不稳,再难和魏军征战,甚至搞不好有覆灭之危。
秦献公终于从“打败魏国”的梦中清醒了,他决意撤兵。
不过秦献公身受重伤,时常昏迷,已经没有指挥的能力,所以就要给秦军再找一个临时指挥官。
秦献公想起嬴渠梁之前的表现,以及他苦苦规劝自己退兵,休养生息,再图大计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