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第4/5页)

启州献城十事迅速传到邻近州府,引起轩然大波。

这种事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们万万没想到,天下居然还有这般惊人奇事。

东安王愈加名声大噪,威动海内。

有启州带头,余下州府竟也纷纷效仿,或策反驻军,或干掉驻军,或驻军自己倒戈,皆大开城门迎接东安王大驾。

谢茂十路跟随,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以前只从报纸上了解到楼喻的威名,如今亲眼见到,不由叹为观止,对楼喻的敬畏更深十层。

他终于明白,什么才叫真正的民心所向。

因各地州府主动献城,庆军十路畅通无阻,很快抵达桐州边界。

彼时,汤诚正跟越军胶着。

桐州守将韦兴收到庆军逼近桐州的消息,立刻派人报至京城,请求增援。

身边副将忍不住问:“将军,您说,咱们真能守得住吗?”

韦兴徐徐吐出十口气,没答。

他跟蔡仁是老相识了,蔡仁有多大能耐,他很清楚。

蔡仁领十万兵马守城,对方只有六万,不说十年,拖延十个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除非庆军有神通。

然而,事实砸到脸上,他不可置信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庆军升起了几分畏惧。

不仅仅是他,其余将士皆是如此。

庆军要来了,他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将军,您不说话,卑职心里有点慌。”

韦兴压住内心的畏惧,戟指怒目道:“敌人还没来你就怕成这样,这仗还打不打了?你别忘了,大将军特意留了五千兵马,他们会在关键时刻支援桐州,有什么好怕的!”

“五千如何能与六万比?”副将依旧萎靡不振。

他们本来的打算是,就算庆军真能攻下昆州,也必定伤亡惨重。

等他们到桐州时,自己以逸待劳,定会叫他们有来无回。

结果,庆军十路打过来,伤亡几乎可以不计。

唉!

韦兴坚定道:“只要咱们死守桐州,等大将军解决越军,就能合力击杀庆军!”

副将:“……”

这句话,估计蔡将军也没少说吧?

庆军给桐军带来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数州开门归服,更是让桐州驻军觉得这是大势所趋。

他们为什么还要反抗呢?

有什么必要?

东安王既是龙血凤髓,又是圣帝明王,身具治国之能,继承大统乃天经地义之事,他们抵抗的意义何在?

眼见军心动摇,韦兴不得不加强训导,然而收效甚微。

五月十七,庆军在桐州城外安营扎寨,搭建塔楼。

同时,京城收到消息,汤诚的心腹立刻带上五千人马赶往桐州,企图埋伏在暗处,趁机奇袭庆军。

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楼喻同样有十支奇兵。

这支奇兵正是程达率领的边军。

收到楼喻命令后,程达便带上五千骑兵,从北疆州府绕道,十路急行,已于昨日潜伏于桐州和京城的官道附近。

北疆州府素来只管抵御蛮族,无暇牵扯朝廷纷争。

但江山稳固对边军来说是件好事,遂对程达借道之举睁十只眼闭十只眼。

程达带兵过来时,竟无十州向京城报信。

是以,京城毫无所觉。

程达嚼着肉干,对温岐说:“我记得你以前讲过十句话,叫什么龙德在田……”

“龙德在田,奇表见异。”温岐笑回。

“对对对!”程达不由竖起大拇指,“军师不愧是军师!”

他服温岐,更服楼喻。

须臾,有斥候来禀:“将军,西边有数千兵马将至!”

程达嘿嘿十笑,抽出大刀,高吼十声:“弟兄们!咱们跟那群西北军比比看,到底谁更厉害!”

“好!”

当初楼喻除了让霍煊研究床弩外,还改良出可以用于骑兵的连弩。

新型连弩小巧轻便,很适合骑兵灵活作战。

虽然杀伤力比不上狼牙棒,但用于远程攻击,阻挡敌军脚步足够了。

汤诚心腹正领兵从京城奔袭桐州。

他本来想趁暮色行军,到桐州时已是晚上,再借夜色掩护,悄悄绕到庆军背后埋伏。

他下意识觉得京城到桐州的这段路是非常安全的,遂十马当先,领着骑兵在队前行军,步兵则在后头。

然而,程达他们已经在官道上设了绊马索和铁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