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第4/6页)

汤诚当然舍不得。

他已尝过舆论战带来的益处,又怎会毁掉自己费心打造出来的喉舌?

他问:“就没有其它办法了?”

军师道:“只有这样,百姓对您的猜忌才会消除。而今报纸越是赞扬您,百姓便越是反感,是以,报纸已经成为你的拖累,而非增益。”

汤诚明白这个到底,沉默半晌后,长叹一声:“也只能这样了。”

为了保全自己名声,他当着老百姓的面,亲自带人查封印制《京城日报》的书坊。

画虎不成反类犬,《京城日报》注定只能昙花一现。

东安王归庆之期定在十二月十五。

出发前一日,应楼秉之召,楼喻入宫前往御书房。

“阿喻,”楼秉掩嘴轻咳一声,面色苍白道,“我写了一封信,你回到庆州后,能否替我转交给老师?”

楼喻道:“陛下所令,臣自然遵从。不过,陛下还是想请范公回京辅佐朝政?”

楼秉闻言哂笑:“我倒是想,可老师想必已经对我失望至极,我知道,老师不会答应的。”

他顿了顿,神色落寞道:“是我辜负了他的期望。”

新朝建立,老师却一直没有音信传来,楼秉便已了然。

楼喻看着他,不由心生惋惜。

若在盛世,楼秉或许会成为无功无过的守成之君。

可他生在乱世,只能成为权力倾轧的棋子。

他失去了至亲,而今只是一个孤家寡人,在深寂的皇宫里,连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

“陛下,臣见您近日总生咳疾,可曾让太医看过?”楼喻目露关切道。

楼秉摇首道:“无碍,不过是天气寒冷,受了些凉罢了。”

“陛下保重龙体。”

楼秉听出他话里的真诚,心中不由一酸,眼眶微热。

他情不自禁说出心里话:“阿喻,我是不是真的很没用?”

“陛下远赴西北请援,又号令天下勤王,而今社稷稳固、政治清明,何来无用之说?”

楼秉不禁笑了。

他摇首叹道:“阿喻不必安慰我,咱们楼氏江山日后能否稳固,还得指望你。”

楼喻眉心微动,面色不改:“陛下此话何意?”

“陛下,贵妃娘娘求见。”殿外内侍忽然禀报。

贵妃娘娘就是曾经的汤侧妃。

叛军入城后,东宫沦陷。

楼秉自知无力挽回,得汤侧妃劝告,便随她前往西北求援。

他留下父皇兄弟,留下娇妻幼子,留下师长幕僚,懦弱地逃了。

父皇兄弟已死,太子妃自戕,亲子被杀,若非东宫只有太子妃和汤侧妃,或许会有更多无辜人受到伤害。

楼秉怎么可能不心痛、不自责?

尤其在发现汤诚狼子野心之后,他更加郁结于心。

新朝建立后,因汤氏有功,他便封她为贵妃。

楼秉掩住眸中厉色,温声道:“让贵妃进来。”

楼喻适时起身:“臣告退。”

御书房的门开了。

楼喻与汤氏打了个照面。

汤氏容颜娇美,面带笑容,手中拎着食盒。

碰上楼喻,落落大方地见礼。

楼喻回了一礼。

朱红色的门在背后关上。

楼喻隐约听到里头传来女子的撒娇声,夹杂着楼秉的几声咳嗽。

楼喻垂眸沉思,片刻后,抬步往宫外走去。

御书房内,汤贵妃素手纤纤,从食盒中端出一碗汤。

“陛下,这可是臣妾亲手煲的汤,您快尝尝。”

汤味香浓,色泽浅淡,恰合楼秉口味。

楼秉淡淡道:“晨时吃得多,朕现在喝不下。”

“陛下,汤冷了可就不好喝了,臣妾亲手做的呢,您要是喝不下,就尝一小口好不好?”

汤贵妃伏在他肩上,娇俏着哄道。

楼秉只觉得心头发冷。

曾经的他有多喜爱汤氏的娇媚,而今的他就有多厌恶汤氏的居心叵测。

“陛下,这可是补汤,对身体好着呢。”汤贵妃继续劝着。

楼秉心中郁气更浓,喉咙处涌出强烈的痒意,他咳得撕心裂肺。

回到行馆,楼喻吩咐暗部秘密探查楼秉的咳疾。

十二月十五,东安王返庆。

车驾从行馆至城门,一路皆有百姓相送。

东安王虽在京城时日不多,但他入京后的所作所为,百姓全都记在心里。

他们站在街市两侧,默默行注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