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和离(一)(第2/4页)

“女儿先退下了……”

孟妱用仅能自己听见的声音说了一句,便缓缓转身向外走去了。须臾,觉着身后有人跟上来,她停下步子唇角扬起一抹笑,缓缓回过头去。

“郡主慢走。”甄岢停在了不远处,朝她作揖道。

孟妱微微敛起笑意,朝他轻轻颔首出了正堂。

回至屋内时,见李嬷嬷坐在外间的小榻上翻着眼前一包花红柳绿的东西,她走近一瞧,都是些孩子穿的小衣裳。

孟妱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了下来,随手拿起一个虎头帽,道:“这是嬷嬷要送给长姐的?”

李嬷嬷怔了怔,问道:“大姑娘有喜了?”

孟妱点了点头,抿唇应了一声。

嬷嬷瞧着她的眼色,心里也多些酸楚,她知孟妱这几年来也都一直想要个孩子的。如今……

“大姑娘有人疼呢,也轮不上老奴,”李嬷嬷淡淡笑了一句,接着指了指那顶小虎头帽,问道:“你当真不记得了?”

孟妱复细细端详了一番,“记得什么?”

李嬷嬷又从那堆小衣裳里扯出了几件小鞋儿肚兜儿,“这都是你小时穿戴过的,皆是夫人一针一线缝制的。”

孟妱知道,这句夫人,说的是她的母亲。她从未见过的母亲。

她伸手缓缓抚上小帽儿上的刺绣,甚是精细,从前只听嬷嬷说过,母亲是大家闺秀,不仅颇通琴棋书画,更是有一手好针黹。

“那时夫人还怀着你,老奴怕她累着,想替她与你做些小衣,”嬷嬷拿起一件大红色的小袄,轻轻叠了起来,“她非是不肯的,硬是要亲自做给你才是。”

李嬷嬷似是想到什么一般,笑了笑:“你可不知,你娘疼你比疼哥儿还要多些。”

“定是因哥哥比我顽劣,”孟妱只随口说了一句,她并未注意到李嬷嬷的脸色变了变,她接着道:“母亲确是疼我。”

“她将命都给了我。”

孟妱忽而觉着,或许爹爹偏疼长姐与哥哥,只因母亲是生她而死的。她摸了摸小帽儿上的眼睛,是用墨玉做的,栩栩如生。

李嬷嬷见她心绪低落,忙道:“嬷嬷要将这些小东西都收紧起来,日后等你有了孩子,再给它穿。”

孟妱顿了一瞬,脑中骤然闪过前夜与沈谦之纠缠之事,鼻尖一酸,道:“嬷嬷,今日我想出去逛逛。”

*

孟妱披着一件白狐的氅衣,未坐小轿,只漫步走在了街上,心乱如麻,她使劲甩了甩头。

“前头的人快散一散,莫要挡着沈大人的马车。”

街上的百姓都知上任大理寺卿无能,圣人将其撤换又命承英殿大学士主办此次盗窃案。沈谦之虽是内阁七位大学士中最年青的,却也是办事最多的。

年少有为、血气方刚,比起那些精于谋算己利的老臣,百姓却更信任这样的人。

孟妱听见这样的喊叫声,下意识撩起氅衣的帽子,将自己的脸遮了个严实。

一辆马车飞驰而来,轿上挂着沈府的牌子,帷幔翻飞间,她瞥见了车内人的侧脸,或是日光的缘故,他的脸显得异常苍白。

街道两侧都是让路的人,孟妱被挤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但见沈谦之的马车驶来时,她还是避过了身。

直至那马车走远,她才继续向前走,停至一间药铺前。

“大夫,这回的药总该能让我怀上了罢。”柜前一个与孟妱年纪差不多的妇人,一脸焦虑的问道。

“这些药只是调理身子的,首先,你得平心静气,先去喝了罢。”对面站着的郎中模样的人,有些不耐的道。

见那妇人走了,孟妱才缓缓上前,思及自己要说的话,脸不免先红起来。

那郎中瞧见孟妱挽着妇人髻,又是这般形景,只当她同那些妇人一般,便直接道:“求子之事急不得,先把把脉罢。”

孟妱连忙摆了摆手,“我……我想要一些避子的汤药。”

闻言,郎中怔了怔,一般要讨此药的多为男子,且不是给勾栏里的女人便是给什么见不光的女子。这般年纪的妇人来讨,倒是少见。

郎中轻咳了一声,问道:“几时行房的?”

孟妱头次来买此药,更不知还要答这些,一时间正思量如何开口,只见那郎中又张了口,恐他再问一遍,忙回道:“两日、两日前。”

孟妱将药拿回了王府,只与李嬷嬷说,是调理身子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