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2章 弯肠子的老头

当一个作者的名气够大,读者够多的时候,那么他的作品肯定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解读。

《淳于棼奇遇记》肯定是一本具有讽刺性的小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读者一旦发现了这些讽刺点之后,就会无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作品添加一些自己的东西。

这本书里,张重总共写了有三十二个国家,有的国家着墨比较重,比如小人国,大人国这些,还有些国家,则是一笔带过,比如其中的聂耳国。

这三十二个国家,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就被读者们放大了。

【这个小人国肯定是美国吧,看着名字起的,幽兰提国。】

【你怎么不说是英国?】

【我倒是觉得这个小人国指的是霓虹国,他们那里的人个子不都矮么?】

【这么说大人国是荷兰了?】

【哪个是华夏?】

【华夏肯定是君子国啊,张重可是华夏人。】

【你这想法可是太狭隘了,说不定小人国指的就是咱们华夏,虚伪,奸邪。】

【楼上的香蕉人可以选择移民。】

【真是脆弱的民族自尊心,我们能不能正视一下自己?】

【要是小人国影射的是华夏,那我敬张重是条汉子。】

【呵呵,张重是不是汉子需要你肯定?】

【别吵了,我倒是觉得云雾国是法兰西,太贴合了。】

【求求你们别瞎联想了,别把这本书弄没了。】

【楼上太过小心了,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的,《丑陋的华夏人》这本书都能发出来,还有什么不能发的?】

【其实这样的书根本没什么,总比那些一边谈着梦想,却又一边说‘我不要大国崛起,我只要小国尊严’的二五仔要好吧。】

【楼上你号没了,妄谈国家大是。】

【拉倒吧,你是带文学家?】

……

《淳于棼奇遇记》的话题性很强,这也是讽刺文学的特点。

讽刺文学并不是张重首次涉及,之前他的《变色龙》和《项链》讽刺意味都非常重,不过相较而言,这次《淳于棼奇遇记》的打击范围比较广,目标也比较大,因此读者们反应都比较激烈。

批判和讽刺当然不是讽刺文学的目的和根本,讽刺的目的更多是希望,希望读者在明白主题思想后,能体会到背后的现实情怀。

指出错误是为了改正。

其实也没有必要非把书中的这些国家跟现实中的国家一一对应起来,一个人已经足够复杂,一个国家更是复杂无数倍。

如果能在书中看到问题,读者不应该想着这是在骂谁,而是应该先自省,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是不是也是书中讽刺的那种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老祖先留下来的话,肯定是有用的。

当然张重也没奢望过这一本书就能让所有人立正自身或者改邪归正,很多人看过之后,可能也就图一乐,或者就像一些网友们成天想着这些国家到底是影射哪个国家。

如果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认识到自身的毛病,或者是认识到某一个群体的毛病,并且积极去改变,那就是张重的功德一件了。

在《淳于棼奇遇记》上架的第三天,华夏人民网就发了一篇专栏文章,提到了这本书。

文章的题目是——讽刺文学的价值及如何欣赏。

“讽刺文学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针对特定的事件,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它的看法、批判,在艺术的氛围中直击人的心灵,诗人深刻感受,启迪只会,并使社会问题得到关注与解决。它既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有时候,讽刺文学也不会仅仅只关注某一件事情,比如刚刚上架的《淳于棼奇遇记》,作者张重显然野心十足……”

华夏人民网的这篇文章,对这本《淳于棼奇遇记》给与了非常高的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笔者对这本书的欣赏。

张重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再看作者,也不陌生,竟然是王忆。

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忆,张重反而没有那么惊讶,毕竟相对于庄语,身为伤痕文学代表人物的王忆,跟讽刺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伤痕文学后,有反思文学,但是反思文学跟伤痕文学却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