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宿命的萨尔浒(二)

“大汗,奴才们已经探明,南蛮子们于二月十八出了抚顺关,目前正在沿着浑河南岸前进。”

“好!这群怕死的南蛮子终于来受死了!传令全军,开出界凡寨,越过苏子河。”

“渣!”

虽然嘴上说的硬气,但英明汗这会儿内心其实很沉重。

对面的明军摆明了抱成一团慢慢前进,而要阻止对方的前进,就只能硬碰硬的打。

而打,在本方火器部队远不如大明的情况下,只能野战。而要野战,就必须要找一个地形相对开阔的地方:地形太过于狭窄,对于火器、兵力都处于劣势的大金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战场只能是萨尔浒。

但是在萨尔浒那种地方,以六万五千兵力对阵对方的十万大军,这个,真的没有必胜的把握啊。

不管了!无论如何,大金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面对这一仗。只要这一仗扛过去了,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想完这些,英明汗再也没有任何迟疑,他穿戴整齐后,自信满满的走出房屋,深吸了一口这个季节冰冷的空气后,翻身上马,带着自己的军队出发了。

而在朱由栋这边。

二月初三,大军从沈阳开拔。这一次行军,朱由栋不再要求高速前进:在沈阳屯驻这段时间,方山实验室送过来了整整五十门十二磅炮:单炮重量高达两吨。光是炮队的拖累,整支队伍就快不起来。更不用说朱由栋也不想走快了:走那么快干嘛?反正辽东的河流要四月份才解冻,在那之前把仗打完不就好了么?需知双方大军静坐对耗,他朱由栋多耗一天,明军的整合就强一分,而建奴的物资就少一分。

事实上,要不是魏忠贤发信过来,说皇帝已经在后方起了疑心,他是真想三月份才出兵的。

二月十三日,大军进驻抚顺。十八日,才出了抚顺关。之后全军继续沿着浑河前进,到了二十一日,全军抵达萨尔浒。

“殿下,杨大人,诸位大帅,下官已经探明,建奴的主力就在距离我军三十里外。”

“好,吩咐下去,全军停止前进,按照事先想定方略,布阵!”

“领命!”

关于朱由栋要不要出抚顺关这事,深知朱由栋决心的杨镐反而是没有多说什么的。倒是武将们听说太孙殿下要出边墙,一个个都吓坏了。但是面对诸多武将的劝谏,朱由栋只说了一句:孤就在后面看着诸位将军破敌,只要你们打赢了,孤自然稳如泰山。或者说你们对此战没有信心?

然后众将看身为文臣的杨镐、熊廷弼都不吭声,大家自然也就不说了。倒是这个消息传达到下面后,全军九万五千战兵和三万余辅兵齐齐高呼万胜,整个明军的士气再次得以攀升。

总之,在明军达到萨尔浒后,按照朱由栋与袁可立、熊廷弼以及诸将的商议,其布防如下。

在浑河河面第一线上布置的,是开原参将马林的部队,有战兵一万人。对于这位本身是武将,但却固执的认为自己应该是文人的奇葩,朱由栋就是利用他贪生怕死的性格:你的部队不光是战场第一线,也是战场的正面。众目睽睽之下,你敢临阵脱逃?既然不敢,那就好好的给我把防守搞好。

怕死的武将,做防守是擅长的。事实上,马林的部队里,战车兵的比例极高,其麾下的潘宗颜、龚念遂,都是以防守著称的大将。

马林的左侧,也就是浑河北岸,这里是吉林哈达岭的余脉,山势起伏不定。朱由栋安排辽阳副总兵李如柏、四川总兵刘綎和石柱千户马千乘等共一万六千战兵屯驻在这里。

李家为了这场战役,可谓倾囊而出:辽阳军一万战兵里,李家的家丁就占了七千。李如柏以下,李成梁的六子李如梓、七子李如梧,以及次孙李性忠、三孙李怀忠、四孙李效忠等,全部披挂上阵。

马林的右侧,浑河南岸。这里地势相对平缓,利于骑兵冲击。朱由栋把辽镇剩下的一万战兵,以及大同、宣府、蓟镇前来支援的三万大军,总共四万人,全部放置在这里。统帅这支部队的,是杜松、柴国柱等人。

以上,一线部队一共配置了六万六千人。

一线之后,延绥、宁夏、太原三镇各五千人分别对应前面三支部队,作为战时支援和补充兵用。而三千京营,也是被放到了这一线,和宁夏镇的五千人一起,随时准备支援正面第一线的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