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4章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第2/3页)

其实在此之前,大峡谷的生产的火炮,已经不弱于进口火炮,但不能说完全超越,而如今是全方面超越,其原因就是大明的冶炼、合金技术突飞猛进。

在炼钢、合金技术方面是要胜于西方的。

再加上郭淡的资本玩法,将全国大量的优秀工匠,都吸引来大峡谷,虽然没有什么理论,但这些优秀工匠集中在一起,无疑刺激技术进一步发展,另外,卫辉府作为生产中心,许多技术是可以相互分享的,比如说铸币技术,就给予了大峡谷一些技术支持。

当然,李如松他们那些将军见大峡谷有求必应,跟以前的兵部和工部简直天壤之别,自然也就不会客气,是疯狂的挑毛病,关于火炮机动性的问题,就是李如松拼命吐槽得问题。

你们知道推着一坨铁走在崎岖的山路,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吗?

我的士兵到达战场,都已经没有力气点火线。

跟西方不一样,自孙子兵法起,中国在军事上就一直强调机动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赵士祯也是深感羞愧,今年鸟铳的研发重点,是点火装置,而火炮的研发方向,就是增加机动性,那么减重自然是一个方向,这铜铁炮、钢铁炮是应运而生。

正当赵士祯在跟李成梁聊着还能如何改进火炮时,一个随从来到李成梁老仆身边,在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将一封信函递给那老仆。

老仆拿着信函,又来到李成梁身边,低声道:“老爷,辽东来信了。”

李成梁微微一怔,然后向赵士祯道:“赵主事,我这有点事要处理,明日再来跟赵主事详谈。”

“宁远伯慢走。”

刚转身走得几步,李成梁就拆开信,看了起来。

“原来如此!”

看罢,李成梁突然闭目叹了长叹一声。

这可是李如梅的亲笔信,而心中内容就是告诉李成梁,郭淡提出的条件。

原来李如梅和秦得倚他们商量半天,也没有个头绪,如果一诺粮行得计划得意施行,他们难以预判到底会怎么样,最终他们一致决定写信给李成梁。

李成梁这老狐狸,一看就明白过来,这就是一个坑啊!

皇帝的目的就是要借火器,来改革军制。

而关于这一点,他早就想到了,因为他一直都有参与火器的研发,李如松也总是写信给他,告诉他这火器装备起来是多么的痛快,而郭淡在宁夏军制改革,更加印证了他的想法。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日会来得如此之快。

他是太清楚一诺粮草成立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不会再有什么李家军,戚家军,只有大明军。

但是他们李家在辽东经营这么多年,他心里又如何舍得将这一切交出来。

正当他纠结之际。

轰轰轰!

一阵炮声,将他惊醒过来,他回头望去,一门门火炮,令他五味杂陈。

他最初与郭淡接触,乃是希望借郭淡,来增强辽东军的实力,可不曾想,时至今日,竟被郭淡反噬。

这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李成梁深知自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就这生产力,就这火器,就这财力,那真是圈一条狗都不见得会输,更何况皇帝身边是人才济济。

如果在这时候,他们李家有一点点动作,皇帝可能就会容不下他们。

那一诺粮行反倒是他们李家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他还想保持李家在军中地位。

身在卫辉府的李成梁并未纠结太久,因为卫辉府发生的一切,已经给予他明确的答案,他立刻写信给李如梅,将李家的一切化作股份加入一诺粮行。

他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增加李家在一诺粮行得股份。

而就在七日之后,万历也终于露出了獠牙。

他以边军将领私养家兵一事,是大做文章,于是又做出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他命兵部尚书方逢时经略辽东,又升济南知府宋应昌为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升陕西按察使邢玠为兵部右侍郎,经略宣府。

三人立刻前往三镇,接管当地军务。

另外,万历还升李如梅为辽东镇大总兵,并且破格将赵士祯升为翰林院大学士,但仍在卫辉府就职。

与此同时,万历要求户部拨出五十万两给边军制备最新式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