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后记宣德(2)(第3/6页)
如此大数额的抄家所获,让六部的王回等人立马就察觉了基层的贪腐远远要比他们预估的严重。
朝廷需要钱,他们上层不可能撕破脸皮,所以只能从基层着手。
基层可以废,这并不要紧,因为大明朝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当官的人。
二十几年未兴大案,光是等待官职的进士便多达一千三百余人,在家的举人更是多达二万四千余人。
至于吏员,那就更不缺乏了,时至如今,大明有三十四所中学,每年毕业学子二十余万。
这其中仅有不足千分之一能进入太学,剩余千分之九兴许能通过科举得到个进士席位,进入翰林等待授官,亦或者成为举人。
除此之外的百分之九十九,基本都成为了工人或边疆的军吏、军士、吏员。
但凡朝廷放出些吏考的风声,这群学子足够填补吏员的空缺。
正因如此,只要不涉及骨干,这大案想要兴办下去还是容易的。
王回、陆愈等人开始调动翰林院待职的进士前往地方任官职,同时宣布今岁十月进行全国吏考,暂时招募五千人。
如此消息传出后,地方上的学子们立马就开始备考了起来。
为了不让官吏班子出现动荡,王回他们只宣布了五千人的名额,但是具体招募多少,实际上由王回他们说的算。
日子一点点过去,于谦的动静越闹越大。
从一开始的南京到整个南直隶,再到浙江、江西、福建、山东……
随着一个个地方被京察,此次所查出的贪官污吏数量令人咋舌。
大案持续了整整一年有余的时间,这还是因为有铁路和蒸汽轮船,交通方便的情况下。
如果放在洪武、永乐年间,那恐怕没有个三五年都无法结案。
宣德十二年二月初四,于谦率三万余五司官员回京复命,宣告结案。
一年半的时间中,地方的文官被查出一万七千六百四十七人,近整个班子的三成。
根据这一万七千多文官牵扯出来的武将和勋臣也多达三千多人,吏员更是不分军政查出十七万四千六百余,商贾二万四千六百余。
全国三成吏员都有过受贿的举动,只是受贿金额或大或小。
于谦的刚直派上了用场,如此比例,便是洪熙年间的几场大案也未曾达到,可见范围之广,烈度之大。
与此平等的,是远超朝廷预期的钱粮所获。
二十二万官吏商贾落网后所查获的田亩、宅邸、古董字画、金银珠宝及货物折色为四千四百七十六万三千余贯。尽管抄家规模不如洪熙年间的几场大案,但这也是因为这场大案被朱瞻壑点到在正四品及以下。
于谦还想往上查,但被朱瞻壑制止了。
如此钱粮,已经足够朱瞻壑完成他心中所想的许多政策。
换做旁人,兴许会因为皇帝示意而停下脚步,然而于谦如果停下脚步,那便不是他了。
“臣左都御史于谦,乞请陛下,彻查乙亥案剩余涉事四百二十六位官员、勋臣!”
乾清宫门外,于谦带着十余名都察院的清正官员跪在宫门下,手中呈着一本奏疏,语气不卑不亢。
远处,许多官员派人的眼线瞧见这一幕,当下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不敢直接上去与于谦硬刚。
原本是拿中下层开刀,而今于谦要把事情闹到中层和高层,谁能容忍他?
一时间,弹劾于谦的奏疏如雪片飞来,在朱瞻壑的案头堆积成山。
“你自己看看,这些奏疏,都是弹劾这个于谦的。”
朱瞻壑站在乾清宫养心殿内,手放在堆积起来的奏疏上,不免摇头。
朱祁钺坐在一旁,瞧着这一幕,心中也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们父子,终归不如自家爷爷。
“若是你爷爷还在,这案子恐怕会从下查到上,可你我却不行。”
朱瞻壑很欣赏于谦,因为他在于谦身上看到了昔年的自己。
不过昔年的自己已经死了,死在了登高的路上。
如今的他即便欣赏于谦,却不能让于谦继续往上捅了。
“你整理他的罪名,不能杀他,但是也不能让他继续冒头了。”
朱瞻壑吩咐一声,朱祁钺颔首起身,作揖后退出了养心殿。
随着朱祁钺这一退,负责乙亥案的于谦便被锦衣卫关押诏狱之中,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