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帝悲恸(第4/5页)
天灾之下,即便有朝廷的赈灾粮可以保障活下去,但日后的日子还是得过。
原本田地就紧张,如今又遭遇了旱情,将积蓄给花了个干净。
来年开春到秋收结束还有一段时间,想要过下去,只能把部分田地卖给富户,以此换取足够的钱粮购买粮种播种。
然而朱高煦的这份旨意里,朝廷出钱购买部分灾民耕地,迁徙部分灾民前往西域,同时将买下来的耕地均分给当地不富裕,却能在来年能耕种田地的另一批灾民。
如此一来,地主想要低价买田的计划宣告破产,哪怕买了田,也因为灾民迁徙,当地没了足够人口而没了佃户耕种,半点好处都捞不到。
当然,如此做法也给大明的财政带来了不小的问题,故此在岁末冬至的时候,六部的奏疏由朱瞻壑送抵了朱高煦的案头。
“今岁西域铁路拨了二百万贯,迁徙江西三省百姓花费一百一十六万贯,购买两京三省三十八县部分灾民的耕地花费七百四十二万贯。”
“赈灾百姓花费二百万贯,七十余万受灾百姓迁徙,又预计要花费三百万贯左右。”
“这前前后后,光是新修铁路和赈灾、迁徙等事项,便花费近一千五百六十万贯。”
“若是算上爷爷国丧所用八十万贯,国库仅存三千四百八十万贯。”
朱瞻壑汇报完毕,便隐晦看了一眼自家父亲的表情。
只见朱高煦将一本本奏疏翻阅,随后将他们一一合上。
“银行储蓄几何?”
朱高煦询问朱瞻壑,朱瞻壑不假思索道:“三亿四千余万贯。”
“不过自王回主政户部以来,他在银行开办抵押借款,年利率为5%,而当下约八百余万贯被借款,每年银行于此项可岁入四十余万贯。”
“您看这项政策,是要继续执行,还是暂停……”
“继续吧。”朱高煦知道银行必须要有营收,做生意并不奇怪。
按照八百万贯贷款来看,自海外商帮倾覆过后,民间的民营生意似乎还没有恢复。
“明岁湖广铁路竣工抵达广州,北边的辽东铁路也竣工,东昌往文登去的齐鲁铁路也竣工。”
“这些铁路竣工后,朝廷每年能多出四百余万贯的积存,这些钱是否投入新修铁路中?”
随着朱高煦回来,朱瞻壑似乎又回到了没有主见的模样。
不过这次朱高煦没有生气,因为就朱瞻壑先前的表现而言,朱高煦已经知道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不在,朱瞻壑也能拿出自己的主见,这便足够了。
“除了西域的三条铁路,还有云贵的零散铁路,以及漠北铁路和漠北连同安西的安西铁路,其余铁路竣工后,内地便不再兴建铁路了。”
朱高煦准备停一停大基建的事情了,因为现在经济改革已经开始发力,他准备看看效果,刚好也可以为国库存存钱。
“若是如此,那以工部官员汇报来看,明年能积存约四百万贯,后年能积存五百万贯……”
朱瞻壑年复一年的汇报,随后继续道:“如此积存四年左右,昔年所发国债及利息,应该能如期偿还,并且偿还过后,国库之中还能积存约七百万贯左右。”
“嗯,你看着办便是,你差不多也可以开始当当家了,不用什么事都来询问我。”
朱高煦尽管没有退位的意思,但权力却已经开始下放给朱瞻壑。
朱瞻壑闻言情绪复杂,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作揖缓缓退下。
在他退下后,殿内又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从午后到黄昏、再到深夜,唯有忙碌才能缓解他此刻的哀愁。
直至深夜,当他缓了一口气将书册检查并确认没有问题后,他这才起身准备往坤宁宫走去休息。
只是他刚刚走到乾清宫宫门,便见到了一道佝偻的身影站在宫门处,透露着说不清楚的落寞。
朱高煦走近几步,这才看清了是大明宫的王彦。
“陛下……”
王彦对朱高煦作揖行礼,朱高煦上前搀扶:“风雪大,怎么赶着这时候来了。”
“奴婢……”王彦眼神落寞,不由得低下头道:“太上皇走了,奴婢一个人在大明宫难受得紧。”
“此次来,是来向陛下乞请回乡养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