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担子难挑(第4/5页)

薛瑄话音落下,众人虽然没看过这篇文章,但却能听懂意思,并且他们也了解隋朝的制度,故此知道朱高煦说起这段文章的意思。

隋代的义仓是一种全民性的粮食赈济措施,它由国家出面承办,由社会各界负担仓谷,赈灾面向社会大众。

然而后来杨坚觉得百姓鼠目寸光,没有长远之计,于是便进行了改革,下诏将把义仓设在州治或者县治,并由官府进行管理。

原本的自愿捐献,也变成了一种必须缴纳的税,并按照百姓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税,其中上户纳谷一石、中户七斗,下户四斗。

这样的强制捐献制度本身就有问题,但只要能正常赈灾,那依旧是一个不错的制度。

然而开皇十四年时百姓闹了饥荒,乞请隋文帝开仓放粮,但隋文帝却并没有下达开仓的旨意,导致百姓遭饥荒而死的人数不胜数,隋朝的府库却越来越充裕。

在这样的制度运作下,开皇年间储蓄的钱粮,累积到了足够隋朝的政治班子运行五六十年。

不过隋文帝的想法没能落地,因为隋炀帝依仗国库殷实而不断花费,将这原本足够隋朝运行五六十年的钱粮挥霍一空。

到头来,隋朝灭亡,百姓五不存一,一切都做了空。

当然,这场开皇十四年的赈灾,原本就是隋文帝借机改革,想要推动就食洛阳的手段,只是这手段是用数十万百姓性命推动的,故此朱高煦很是不屑。

他当下让薛瑄解释这文章,就是想要告诉群臣,不要以为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是朝廷的,也不要认为这笔钱可以随便动用。

隋文帝当初就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实中百姓因为赋税繁重,灾荒得不到赈济而造反,偌大隋朝轰然坍塌。

身为殿阁大学士,如果他们连这种道理都不明白,那朱高煦就得考虑换一批人了。

“臣等,谨受教……”

在朱高煦的提醒下,王回等人纷纷作揖行礼,朱高煦也不清楚他们是真理解还是假理解,总之他的意思传达到了就足够。

他需要的内阁只是帮自己出主意的内阁,而不是帮自己做决定的内阁。

“好了,也到该用午膳的时候了,你们去大庖厨吃了午膳再来处理政务吧。”

朱高煦起身向着偏殿走回,群臣纷纷作揖唱声,而后退出了武英殿。

在他们走后,朱高煦走回到了偏殿中坐下,亦失哈为他斟茶,同时说道:

“这王回与徐硕认识,但两人的政见却是南辕北辙。”

朱高煦颔首,同时点评道:

“徐硕还是注重实干,王回却不管这些,他要的只有支持。”

“另外就今日可见,新政下的十年教育还是太轻视了国学,这点得加强才行。”

“国学若是不强盛,那想要以文化来同化四夷便会困难,大明朝不能成为身子强壮而脑袋愚笨的莽夫。”

“奴婢会去礼部提醒的。”亦失哈应下,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与短须。

“近来我父亲忙碌何事?”

“太上皇在休养身体,不过就大明宫的御医汇报来看,太上皇的身体十分健康,并无大碍。”

亦失哈回应着朱高煦,朱高煦也颔首道:“身体不错就行,让他好好修养,另外漠北铁路的修建也时常要告诉他进度,给他盼头,平日里也能高兴些。”

朱棣六十四了,按照历史上来说,他应该是在六十一二岁的时候重病一场,并大概预感到了自己很有可能活不久了,因此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连续发动了三次北征。

不过在当下,朱棣兴许是因为退休的比较早,故此身体还算健朗,也没有什么疾病缠身。

在朱高煦心里,他还是希望朱棣能活久一点的,毕竟能与自己谈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想到这里,他呼出一口浊气,闭目养神片刻后,便开始着手处理内阁经手的奏疏了。

在他处理奏疏的同时,走出武英殿,前往大庖厨路上的王回与徐硕也故意放慢了步调。

杨溥等人虽然察觉,但并不想逗留,快步离开。

瞧着他们走远,王回这才停下脚步,皱眉看向徐硕。

“孟明,你应该支持我才对。”

王回在说刚才的事情,徐硕闻言表情复杂,但还是解释道:“这件事我支持也无用,况且我为何能在武英殿理政,你应该比我清楚才是,我要做的是帮陛下说话,而非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