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三合一(第4/7页)
对于橡胶厂的第一批员工,虞衡自然是尽心尽力地教,这可都是未来的技术骨干,以后的新员工还得他们来带呢。
至于橡胶树那边,虞衡调了一部分衙役过来看守,为此还让风碣县多出了一部分衙役名额,不少人家抢破头。
当然,看守任务这么要紧,虞衡肯定要派自己人过去的。这时候虞衡就得感谢一下虞启昌和沈氏了,他来怡阳府上任,虞启昌特地给了他三百护卫,现在虽然回去了两百护卫,留在怡阳府的也还有一百个。除了看家护院的必要人手之外,其他护卫都被虞衡调到橡胶厂这边来了,还有被分去各县当修路监工的,忙得热火朝天。
就这样忙活了将近九个月,才有了自行车雨靴这些东西的问世。
胡尚书得了虞衡让人运过来的五十万两银子,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见天笑眯眯的,让人忍不住怀疑这老小子是不是捡了钱了。
胡尚书眉飞色舞,“本以为给虞衡那笔银子是白给的,没想到还能还回来。这还不够让人高兴的?”
那确实挺让人高兴的。
虞衡又不是那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高尚人士,这家伙做出了什么成绩都想嘚瑟一下的。尤其是这种还国库拨款银子的光荣事迹,虞衡怎么可能不低调地吹一把自己?
事关五十万两银子,也不可能由虞衡和胡尚书两人说了算。
胡尚书特别高兴地表示,“虞衡说了,现在他手里那个橡胶厂还需要银子周转,赚的银子得用在整个怡阳府的发展上,所以先还了一半银子,剩下的一半,等他趁手了再还回来。”
这事儿用“还”字就离谱。其他人仔细一琢磨,这还是大宣历史上头一遭,朝廷拨给地方的款项又被还回来了,按道理,虞衡就是不还这个银子,其他人也没法说什么。那是拨给怡阳府的,现在怡阳府也就风碣县有发展起来的苗头,虞衡完全可以拿着这笔银子搞其他的事,心再黑一点的,还可以虚报几个项目,层层倒腾,最终这笔钱大部分就能落进自己的口袋。
但看虞衡这架势,竟然是一点歪主意都没打,光明磊落得不行,哪怕是最会挑刺的御史,都说不出什么话来。
这份诚意,就胜过朝中九成九的官员啦,还想挑什么刺呢?
胡尚书更是得意,“先前你们反对的那个劲儿,就跟虞衡掘了你们祖坟一样。看看,现在拨出去的款项,虞衡都还回来了,你们要是也能全部还回来,别说一百万两银子了,就算是两百万两银子,户部能拿的出,也可以拿啊!”
有本事就自己挣去,没本事就闭嘴别瞎逼逼。
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保持沉默,并一致决定,下次再碰上和虞衡有关的事儿,别先跳出来反对,多观望观望总没错。
不然的话,总是被打脸,脸还是挺疼的。
没看到御史大夫都不再和虞衡死磕了吗?那位可还是曾经被虞衡气晕过去的,他都保持沉默了,咱们沉默一下,又有什么关系?
虞衡就这样用他丰富的打脸经历给朝中所有官员上了生动形象的一课:参他是没有好结果的,反对他的人,极大可能被打脸。
反正就记住一句话,以后碰上虞衡的事儿,不说站在他那边,只要沉默别反对就行。
昭宁帝也挺高兴,还跑去找景隆帝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景隆帝单脚撑着自行车,一派潇洒的模样,悠哉悠哉地骑了一小段路后,这才开口笑道:“朕都给他造了那么大的声势了,他要是还抓不住这个机会把自行车卖个高价,那你也别想着把他擢升至内阁当阁老了。”
连一般的商人都比不上,还妄想当什么阁老呢?
昭宁帝看着瘦了一圈下来更显精神的亲爹,看向他脚下的自行车的目光,就更灼热了几分,嘴上还埋怨道:“那小子贼得很,先前倒没看出来,他哭穷也是一把好手。就他那漫天要价的做派,还好意思跟朕哭穷,不知道的,看了他的折子,还以为整个怡阳府都要吃不起饭了呢。”
“这不挺好,当官的,脸皮就不能太薄。”景隆帝很是欣赏虞衡这种滚刀肉的做派,还在昭宁帝面前为虞衡说好话,“你只看到了他哭穷,怎么就不想想,他为什么哭穷呢?好歹他也是一个国公,又有虞启昌分给他的丰厚家业,你觉得他哭穷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