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醉醺醺(第3/4页)
此时已过了花期,藤蔓垂坠而下,结着一串串小豆荚,十分可爱。
花架下摆着一方石桌,一对石凳,可抚琴谱曲,可摆棋对弈,可铺展宣纸挥毫泼墨。
处处都是李云萝喜欢的模样。
即便以李玺的“小舅子眼光”,也挑不出毛病。
宾客来得极多,太后专门派了宫中御厨过来掌勺,席面从前院摆到后院,尚且不够,又借了邻居的院子,另加了十余桌。
人越多,越体面。
这说明主家人缘好,亲朋好友乐意捧场。
萧家这回很给力,如今是二房主事,家主一声令下,媳妇郎君们都来了,进进出出地招呼客人。
尤其是萧三郎的母亲,因着李玺这层关系,比旁人更上心。
有了她,李云萝轻松了一大截。
两个小娃娃也很给面子,从早到晚,一声没哭,无论是谁,一逗就笑,惹得一众长辈喜欢到心坎里。
尤其是小月牙儿,就像李云萝的翻版,性子和软,五官精致,妥妥的美人胚子。
席面还没吃完,各家娘子就抢了起来,个个争着要定娃娃亲。
李仙芝从旁看着,笑意不减,只把失落藏进了眼底。
她曾有过一个孩子,却没留住,还伤了身子,多年来都没再怀上。
起初几年日日急到心慌,甚至影响到夫妻生活。好在,夫君杨豫是个性子洒脱的,时常宽慰她。
李仙芝渐渐地放宽了心。
就像杨豫说的,如果一直不能生,从弟弟膝下过继一个便好。
杨豫的弟弟就是杨淮——就是当初利用杨兮兮在李玺的马鞍上动手脚的那个——为人却和杨淮、杨兮兮之流大为不同,是真正的君子。
他虽是恩荫入仕,却政绩斐然,未及而立便做到五品长史,绝不仅仅是靠着福王府的荫蔽。
还是个美男子,多年来稳居“长安美男榜”榜首。
他和李仙芝青梅竹马,恩爱甚笃,即便李仙芝多年未孕,也没收通房,未纳妾室。
这也是他当初求娶李仙芝时做出的承诺。
这次从安西都护府回来,杨豫进宫见过圣人之后,没在长安停留,而是回了弘农老家,陪伴郑氏。
自从杨淮出事后,郑氏便大病一场,回老家将养去了。
李仙芝原想着跟杨豫一起去,尽尽做儿媳妇的孝心,郑氏却差人来信,话里话外不想让她回去。
这也是为什么,李仙芝赌气不回杨家,而是住在了福王府。
杨淮之死,已然成了梗在她和杨家之间的一根刺,要么拔不掉,要么带下一层皮肉。
这次满月宴,杨豫也来了。
北疆的风沙吹黑了他的脸,却没有吹散他身上独属于世家公子的贵气与风度。
即便一身青衣,站在人群中依旧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另一只“鹤”是魏禹。
魏少卿和这种仙气飘飘的世家子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他的气度是多年的市井生活、官场沉浮一点点磨出来的,沉稳,可靠,有风骨,是像山、像海一般的存在。
李玺从前觉得自家大姐夫哪哪都好看,长安第一美男这个称号非他莫属。
今时今日,心里的天秤却毫不迟疑地偏向自家男人,转过头来再看杨豫,哪儿哪儿都比不上魏禹。
真是一点道理都不讲。
杨豫也看到了他,主动走了过来,“府里的事我听说了,没赶回京城帮忙,小宝可怪姐夫?”
“不,怎么会怪你?有阿姐护着我呢!”
李玺稍稍有那么一丢丢受宠若惊,没想到杨豫还像从前一样关心他。
毕竟,杨淮的死和他脱不开关系。
杨豫远远地看了眼李仙芝,道:“满月宴后我还得回弘农,你阿姐留在京中,还请小宝多劝着些,别叫她累着……就算生我的气,也别委屈了自己的身子。”
夫妻两个之间的疙瘩,李玺是知道的,也不好劝,只能尽量让他宽心,“姐夫放心罢,我会天天盯着阿姐吃饭喝补汤,等到过年祭祖,她一准儿是人群中最胖的一个。”
杨豫一笑,洒脱又好看。
两个人坐在一起,边喝酒边说话,仿佛一切都像从前一样。
杨豫依旧是那个喜欢逗弄李玺的大姐夫,李玺依旧爱撒娇,会耍赖,把他身上的好东西一样样抠到自己手里。
关于杨淮,谁都没提。
李玺喝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