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第2/4页)
拓跋焘原本还想把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他,无奈被他婉拒。
拓跋焘的小心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你娶了我妹妹,我要娶你妹妹还不容易?
赫连定一拒绝,魏国众人都知道了赫连定也许并不想嫁妹。比起一投降魏国就把妹妹嫁过来的柔然王子吴提,赫连定的“不识时务”简直让有些人着急。
而对于贺穆兰来说,魏国只要再平定了北燕和北凉,十六国的历史就可以彻底终结,正式进入南北朝的历史沿革。
原本的历史轨迹里,西秦和夏国灭亡是两年后,时间已经提早了两年。
第三件大事,是拓跋焘开始下诏召选合适年龄的女子入宫选妃,下诏的对象包括鲜卑贵族、汉人大臣、以及各国归附的贵族家里的女眷。
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为了即将进入后宫的柔然公主、夏国公主、凉国公主和各族豪酋之女广开门路。而且拓跋焘十二岁成亲开始到现在,后宫里的女子除了贺夫人无一人诞下儿子,担心拓跋焘无后的宗室希望后宫里再换一些新鲜血液也是正常。
随着拓跋焘开始准备选妃,所有鲜卑贵族和汉人大臣们也开始走动了起来。鲜卑贵族走动是为了把家中的好女儿塞进宫里去,汉人大臣们走动则是赶紧把家里的女儿嫁出去。
拓跋焘一直没有立太子,而后宫那位贺夫人又怀孕了,真是让所有人既羡慕贺夫人的肚皮,又觉得她十分苦命。
贺赖家不知得到了什么消息,竟一点也不为女儿担心。有些交好的大族劝他们提早送女儿进去照顾两个贺夫人的血脉,也被贺赖家的家主谢绝了好意。
和贺赖家让人同情比起来,独孤家则成为了平城的焦点、
独孤诺那小子一跃成为平城中最受鲜卑子弟羡慕的儿郎,因为被众人当做“草包郎君”的他,居然娶到了陇西李氏的九娘,李家为了她能和独孤诺定亲,甚至把还未婚配的七娘都许了出去。
要知道拓跋焘的后宫里都没有“五姓女”,独孤家竟拔了头筹,怎么不让人又羡又恨?
独孤诺对这桩婚事很满意,以至于天天带着一群纨绔子弟到处搜集稀奇玩意儿,就是为了给这位小姐送过去,讨她欢心。
九娘还没有嫁过去,金山银山加各种珍稀异兽都已经开始往李府送了。
谁都知道鲜卑一族越是大族越不敢纳妾,和离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独孤诺身材魁梧长得又英俊,虽无什么过人的才华但吃喝嫖赌的毛病一样都没有,除了出身鲜卑以外,竟找不出什么缺点。
一些五姓女嘴里酸溜溜说李家也开始趋炎附势了,但谁知道她们心中有没有些羡慕呢?
只是“五姓门第”的门槛太高,将她们架在了高高的云上,终归还是没法子鼓起勇气卖出那一步来。
但因为有了陇西李家的例子,还有太原王家之前那“浪荡子”娶过宇文家的女儿,想来从此以后从一些小的士族开始,也会渐渐和鲜卑族的子弟或女儿联姻。
毕竟死守着传统固然全了“气节”,可家族的延续和兴盛才是真正迫在眉睫之事,何况和鲜卑贵族联姻也不算丢脸。
这件事带来的结果,是整个平城都开始冒起粉红泡泡了。独孤诺暂且不提,素和君、若干人、若干狼头等人都开始被家中逼婚,好女郎都入了后宫,这些大龄贵族子弟就只能挑剩下的,怎么不让人着急?
别人不提,素和君和若干人几乎都要疯了。
若干人天天跟着狄叶飞在花宅苦守不出去,为的就是自家人不敢随便乱闯进入花宅,好歹能够清净一阵。
而素和君干脆就日日宿在宫中,任拓跋焘各种热嘲冷讽都腆着脸不出去,大有“以事业为妻,以大魏为家”的势头。
最后一件事,其实谈不上大事,只不过因为事情比较新鲜,所以才被众人茶余饭后说上一遍。
当年以自身为替子代替赫连明珠被赐给狄子玉的那位女官,因为揭穿羌人的阴谋有功,居然以女子之身,被赐予了鸿胪寺“行人”的官位,不但专门为她赐下了女子的官服和官帽,而且还派了她跟随留在夏地处理羌人叛乱一事的库莫提作为助手,一起出征并州。
鲜卑还在部落制的时,女人担任重要职司乃是常事。可自立国之后,拓跋鲜卑的先祖们为了摆脱“蛮夷”的形象,渐渐让女人回归了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