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3页)
这世上,明白人儿从来不缺,只是明白是一回事儿,做的到又是另一回事儿了。想着一封接着一封召他回来的顾策,顾笙深深的闭了闭眼。
永昌帝自也知晓其中缘故,想着当年睿智果决如外祖父,宁愿冒着家宅不宁的风险,依旧想要废长立幼。
未尝不是由此缘故。
只可惜,外祖父精明能干了一辈子,也依旧算错了人心。
天下多少大事,是毁在了那些蠢钝妇人之上。
令人赐坐之后,只听台上那位仿若不经意的问起。
“这些年,子卿右手上的伤可有复发?”
“多谢陛下隆恩,陈御医手段了得,这些年也都无甚大事。”哪怕提及当年痛处,此刻顾笙也已然可以坦然面对。话语间,更无丝毫怨愤。
无关之人,何需怨愤。
这让永昌帝也不由更高看了对方一眼,此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外祖方面的选择是对的,若非其中变故,恐怕此时的顾家何须他在如此费心。
想到这里,永昌帝也颇有些意兴阑珊。只简单说了几句,便挥挥手让对方退了下去。
出宫的路上,顾笙回想着方才当今的种种表现,不得不承认,那个意气风发的当今如今是真的老了。
心中不乏有些伤感,当今此前种种,哪怕有九分是为继任者铺平道路,但起码也有一分,是想要给顾家一个善终。哪怕杀伐果决一如当今,心中对顾家,或者说对半生辛劳的祖父,总还有一分仁心的。
只是想来,朝阳初升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临了。
而就在此时,迎面却走来一位身着靛青色朝服的中年男子。男子面容跟当今有着三分相似,只是比着一贯表现的颇为慈和的当今,这位脸上的线条就显得生硬了些许。
抿紧的双唇看着愈发的有些不近人情。
而这位此时哪怕极力压抑着,但敏锐如顾笙,也依旧察觉到了对方此时澎湃着的怒意。
“臣顾笙,见过睿王殿下!”
听到顾字,司徒靖瞬间便明白了对面此人的身份。快步上前虚扶了对方一把。哪怕对顾家颇有意见,但对于这位。司徒靖心中还是有几分敬重的。
此时脸上的表情也和缓了许多。
“顾大人快些请起!大人方才可是去面见了父皇?”
“回殿下,正是如此。”
“那小王就在这里恭喜顾大人了。”
司徒靖此时却也颇有几分真心,既然父皇心中仍旧对顾家尚有些许情分。提起这位总要比顾家其他人要强上许多。
顾笙自是谢过。
两人也没多说几句,毕竟宫中耳目众多,实在不是说话的地界儿。
况且司徒靖此时也没心思多说什么。互相别过之后,便直直的朝着御书房走去。身后跟着的小太监手里还捧着一堆子账本儿一般的东西。
看着对方稍显急切的步伐,看来今年南边儿的税收怕是问题不小。
要不然对方也不会这般的生怒。
*****
在顾笙走出宫门不到一会儿,关于他的各种消息便已经传入了各家之耳。
按理来说,顾笙身上仅有一个举人功名,而皇子太傅,历来便只有颇具名望的大儒才能胜任。众人应当是颇有意见的才对。
但与之相反的事,各大家族都对此事接受良好,毕竟顾笙当年的才华有目共睹,之后更是连中四元,就连当时名满天下的郑大儒都对其赞赏有家。
曾经数次称其有状元之才。
自古文人圈儿或许互相倾轧较重,但对于那些真正有些大才的文人,大多也都是愿意服气的。
但真正让顾笙名满京城,为诸多文人所推崇的反而是其意外之后。
短短七年时光,对方完全摒弃了以往的写字习惯,硬生生的拿不熟悉的左手,成就了当世绝笔。
一经传开之后,众多文人更是心心念念,但求一帖而不得。
可见其影响之深。
只是此刻,承恩伯府顾家的情景却是颇为压抑。
消息传来之后,顾策直接一把将茶杯狠狠摔倒在地。站在下首的顾淮安见自家父亲发怒,急忙上前请罪道:
“都是儿子的错,儿子当日理应拼力拦下七叔的。只是七叔他………”
谁知这时候顾策反而笑了起来:“你七叔那性子,从小到大,他想做的事儿,谁能拦得住?”
见自家父亲缓了神色,顾淮安此时才开口问出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