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熟悉吗(第3/5页)
“欺人太甚!”武器不同于财物,太敏感了,哪怕匈奴言明是为了西征所用,并没有南侵的意思,但匈奴的话能信吗?若是能信,为何第二份合约签了不过两月,匈奴又加了新的要求?
郦食其气得浑身发抖,他看向堂中主和的众臣,希望能看到大家同仇敌忾,然而他失望了,原本主和的大臣依旧默然,甚至有些原本主战的臣子见王姬两次妥协后,也丧气般不再言语。
反正至差,上郡有长城,有二十余万大军,是完全无虞的,王姬舍不下九原的百姓,除了答应匈奴的条件,还有什么办法呢。
但这一次,前头保持沉默的左丞相张良站了起身,郦食其长长的舒了口气,这次不同于上次,这次他们是有备而来,必定能叫王姬改了主意。
张良呈上一摞厚厚的折子,“这是九原百姓的民心,臣请王姬御览。”
周宁打开折子看了一眼,合上后,放回托盘里,对张良颔首道:“丞相有心了。”又对举着托盘的近卫道:“将这些分给诸位大臣看看。”
折子有很多,堂中的大臣几乎人手领了一册,大臣们疑惑的把折子拉开,上面的笔墨不多,只有寥寥数语,“吾等知王姬爱民,然匈奴负约无信,九原为周国之地,吾等思归久矣,为大事计,恳请王姬用兵,吾等皆愿为王姬马前卒,虽死不退不悔!”然后便是满纸大大小小的签名和红指印。
签名的是识字的人,按指印的是不识字的人,这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平民百姓,也代表了用兵是平民百姓的一致诉求。
这……怎么会?!
主和的大臣来回张望着身旁人手里的折子,居然都是请战的,并且签名和指印好像都不同,“竟有……这么多吗?”
九原的百姓们怎么想的,这四个月来不是好好的吗?上郡的百姓也只是匈奴要求增加条件的时候不舒服了一阵子,过了也都好了呀。
是啊,生活在周宁统治下的上郡百姓虽然因为要进贡而觉得屈辱,但因为他们的日子整体是在慢慢变好,所以时间久了,他们大多也就没有什么激烈的情绪了,但是九原郡的百姓不同。
他们生活在匈奴的统治下,但他们得不到匈奴人的承认,自己也无法接受异族,他们的日子很艰难,原本每日的苦难叫他们难熬,但熬久了,熬到人麻木了,其实也没有那么痛苦了,但偏偏还有每月一次的上郡进贡这样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于是每时每刻的苦难都只会加深他们回归周国的强烈愿望,叫他们一刻也忘不了。
张良淡声道:“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因为一些外因,我们无法接触到所有九原百姓,但就我们接触到的,并且在请战书上签字按印的,已经超过了九原所有百姓的六成。”
众大臣的议论声为之一静。
众人隐隐知道有什么要变了,王姬最在意百姓的利益,也因此才对匈奴处处退让,可如今是九原的百姓抛却生死,主动说要战。
那么,王姬会应吗?
但事情还没结束,盼从袖子中抽出一本册子,起身道:“这是两个作坊工匠的请战书,请王姬御览。”
郦食其紧随其后,“这是上郡行商主事者联名提请的请战书,请王姬御览。”
上郡父老颤颤巍巍的起身道:“这是各处亭长代各亭百姓提请的请战书,请王姬御览。”
黑和望道:“这是各军政委代士兵们提请的请战书,请王姬御览。”
喜起身道:“这是我国的各项物资储备明细,每月的进项和出项明细,存量丰富充沛,进项稳定繁多,不惧一战,请王姬过目。”
主张议和的大臣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现在他们面对的不是同为臣子的同僚,而是军心、民意,是全体周国人的意志!
而且喜的话分明在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有了这个实力。
可是他们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实力呢,最开始的造纸作坊很挣钱没错,但很快就因为要上供的原因减少了销量,好不容易盐矿开始有产出了,可也因此,造纸坊的销量再跌,盐矿的产量也大半填进了匈奴的口袋。
所以,他们哪里来的钱强大自身?
也是这个时候众臣才想起来,即便外头形势再如何,冶铸作坊好像也从来没有停过工,所以问题又来了,钱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