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河山文物卷胡笳(第2/3页)
“不会的,我以前在我们那里,学过一篇文章叫《核舟记》,好像是个明朝人写的,说的是用这个雕刻小舟,也是极为精美的。阿玛只要不刻人头,谁又能说出什么来呢?总不能说刻核舟也是影射江山、魇媚君主吧?那就让阿玛只刻自己的相貌好了!”
“那你送这么一个数目是什么意思?”
“从前年腊八起算,三十五年之约,还有三百九十三个月……你不知道,那英亲王阿济格被幽禁之后,听说儿子们被分给诸王为奴,妻妾另嫁他人之后便疯了,抛食乱语,拆墙焚屋,最终被皇上赐了自尽。阿玛这一次被幽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脱身,我怕他熬不住,给他这些,既能消磨时间,又有个约定让他牵挂着,只怕他心里还好过些。”
傅眉想到了自己在幽囚之中,那种患得患失、烈火烧心的感觉,知道褚仁说得有道理,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我帮你送去就是,但收还是不收,还要看王爷的意思。”
褚仁点头,“嗯!你要小心些个,若看守太严进不去,也不要勉强,安全最要紧。”“你放心吧!我自有分寸。”傅眉点点头。
东城,石大人胡同,贝勒府。
傅眉伏在一处人家的屋脊上,一动不动地待了一个多时辰。
贝勒府大门紧闭,门口设了栅栏,由两个兵丁守着。另有两个人,时不时沿着府外围墙巡视一圈,此外便再无看守了。
云遮住了月,四下里骤然黑了下来。
傅眉几个纵跃,来到墙根的暗影里,攀着墙头,身子一提,便像一片落叶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潜进了贝勒府。
府中一片黑,树影幢幢,只有一间屋子,里面有灯光透出来。
傅眉一步、一步,蹑足靠近。
逐渐便能听到里面传来的说话声。
“敏儿这笔字,可真难学,总也写不出他这样的神韵来。”是齐克新的声音。
“八哥,夜深了,早点歇着吧……”听上去,像是古尔察。
“你若倦了,先去睡吧……我自打大前年落下这失眠的症候,也没睡过几个囫囵觉。太早歇下也是睁着眼睛胡思乱想,反倒不如练练字,心还能静静。”
“什么人?!”古尔察沉声喝道。那声音,在暗夜中听上去,显得尖锐而诡异。
“我!傅眉。”傅眉也沉声答道。
门开了,古尔察抢出门来,一把把傅眉拉了进去,“你怎么来了?!”
傅眉抬眼去看室内的这两人,见古尔察白了,也胖了,剃去了胡子,显得有些臃肿。齐克新的相貌没有大变,只是苍老了许多。也许是夜已深还未安歇的关系,两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倦。
傅眉对齐克新施了一礼,说道:“我们此番是上京来拜谢龚鼎孳的,仁儿不放心两位,让我潜进来看看。
“敏儿……他好吗?”齐克新颤声问道。
“他很好。”傅眉点点头,又道,“在下略通医术,可否容在下为王爷把把脉?”
齐克新微笑颌首,把手腕伸了过去。
傅眉把过脉,又看了看舌苔,说道:“王爷这失眠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忧思伤脾,心神扰动,不易入眠而已。倒不用服药,我这里有个行气导引之法,很是简单,我写下来,王爷每日睡前照着做一遍,便易于入睡了。”
傅眉说着,便拿起桌上的笔来。却看到桌上摊开着一幅册页,是大草的《孝经》,正是褚仁手笔,旁边另有一纸,写得也是草书的《孝经》,却是很没有章法,想必是齐克新临的。旁边还有三个折页,其中两个分别是爹爹和自己的小楷《南华经》和《孝经》,另一个,则是《金刚经》,也是小楷,一看便知出自褚仁手笔。这个《金刚经》的册页,封皮已经微微磨毛了,显见是齐克新经常翻动把玩的。
见傅眉盯着桌上的字,齐克新有些慌乱,借着给傅眉找纸的因头,随手把自己那幅字折了起来,放在一边。
“敏儿收藏的那些字画,一张都没保住,全被他们抄走了,听说是送到宫里去了……”齐克新的声音哑哑的。
“没关系!”傅眉停了笔,抬起头笑道,“仁儿收集它们,并不是为了永远在自己手里头放着,传之后代子孙,而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全它们,怕它们落入俗人之手,不知爱惜,反而毁了它们。这些字画既然被收入了内府,自然是能得到妥帖保存的,仁儿只会高兴,不会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