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异心(第2/3页)

虽说这是在宫里,不是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但不得不说,朱莹这动作仍然显出了大胆。可她既然都不在意,他就更不在意那些各式各样的目光了。

而两个人默契地谁都不谈大皇子——更不谈大皇子到底是不是这场荒谬闹剧的主谋。反正在他们心目中,废后已死,二皇子生死未卜之下就已经“被死亡”了,那么这些事情不是大皇子干的,也是大皇子干的……毕竟乱民连口号都是这么喊的。

至于三皇子这个太子和四皇子,以及两人背后的母妃和母族,那是绝对没有这个实力的。而所谓的太子党,那还根本就没有成型。

皇帝这个大多数时候感性更多过理性的天子,也很显然并没有暗中布置,把曾经的妻子和儿子彻底连根拔起的打算——这种戏码若是皇帝做的,那才叫笑话。

而张寿的心里,却因为今日之事,而隐隐约约有了那么一个念头。

他依稀觉得,那母子三人确实应该并不完全无辜,比方说大皇子,那肯定是早就和某侍郎眉来眼去,所以人家在发现大皇子失势之后,仍然会铤而走险,事败之后方才恐惧追究而仰药自尽。但是,似乎也有人在成心把这母子三人推到万劫不复的地步。

但是,这关他什么事?废后母子三人,那又不是他的亲朋好友,他犯得着因为一点点怀疑,就去为他们鸣不平?那不应该是当年赞成立嫡立长的那帮大臣们去劳心劳力的吗?

所以他推荐孔大学士,从表面上来看那是给人一个台阶下,还非常“好心”地让人用实际行动向太子表明心迹,但实际上,他那却是给人下套——你不是说当初支持立嫡长是公心吗?既然如此,那你就继续表现出大公无私之心,去把大皇子这个麻烦解决了吧!

皇帝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接下来动作自然很快,从三皇子起居读书的慈庆宫出来时,他就命人去召见秦国公张川,等回到了乾清宫,他随意翻看了几份经由内阁送上来的奏疏,甚至还没感觉到过了多少时间,张川就已经到了。

秦国公张家从上一代张允开始就是文官,张川也是好文,在外人看来虽说是勋贵,但宠信好似不比其余各家,就连几位侯爵伯爵中都有人比张家父子宠信更甚。

可自从张川出任顺天府尹,那意义就大不相同了。甚至有人将其和赵国公朱泾出任兵部尚书相提并论。

所以,当张川急匆匆地奉诏去了乾清宫,从乾清宫出来又马不停蹄前往孔家,这自然引起了不少关注。

而孔九老爷早朝之后一刻都不敢多在太常寺停留,匆匆赶回家查看孔大学士状况——当然,他更多的是因为张寿早朝时提到那个江卓儿之事而满心不安,情知堂兄算是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于是,听到张川突然来探病了,嫂子顾氏派了次子去迎,他不禁大为惶恐。

他实在是没办法不惶恐,虽说皇帝让朱廷芳去张园提走张寿所言的那个江卓儿,但经过前两天之事后,谁还不知道张川这个顺天府尹和朱廷芳根本就是一体的?之前做出的外紧内松之势,就是为了钓出那些居心叵测之徒。

说不定朱廷芳已经从江卓儿口中问出了某些事情,又知会了秦国公张川,如今张川就是为了这事情登门兴师问罪……说不定根本就是冲着他来的!

想到自己回来之后,也不知道说了多少话,朱廷芳到张寿的那番言语都对孔大学士转述了,可这位堂兄从他一进门就始终不理不睬,孔九老爷此时干脆把心一横,打开天窗说亮话。

“大哥,我知道你是恼我这次错断了形势,这才惹来了朱廷芳那个煞星,可我真不是故意的!我确实是看见张寿身边那个阿六在药行买补药,指名道姓要最好的,连人家镇店之宝,那支最贵的老山参也买了。要知道此人最吝啬小气,连借钱给人家姑娘买弹弓都要高利贷!”

“再者,侄儿尚且都会一时昏头把家私悄悄运出去,更何况是我?大哥,你在京城做官,你可问过大嫂日常开销吗?都说京城居大不易,你一个内阁大学士,都尚且入不敷出,更何况是我?可你问问大嫂,每年我省吃俭用,借口三节两寿,贴补了大哥你多少?”

床前侍疾的顾氏哪曾想孔九老爷竟然会把话说到这么露骨,见孔大学士又惊又怒地看向自己,仿佛是在问到底是不是这一回事,哪怕她很想否认,可收进去的礼那是有单子的,这实在是抵赖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