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2/3页)

知道阿六说的是马车有没有被人动手脚,他也都会仔细检查,张寿就瞪了人一眼道:“有人替你分担,你不是更省事吗?”

可疯子不是已经把家里上下操练了一通,又布设了一层一层的警戒措施,用得着吗?至于外出,除非别人动用弩箭……就算动用弩箭,我也许未必能全歼来敌,可要背你逃命难道还不容易吗?用不着这么多人!

阿六心里这么想,看剩下的韩烈等六人就不免觉得很碍事。然而,等到一进公学,见六人立时止步,竟是只在墙外巡行值守,他刚刚那一丁点不快的心情立时烟消云散。把张寿送进九章堂,他就一如既往在公学里四处转悠了起来。

来此地学习的人,除却排字班之类的技术类班级,普通学生只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目不识丁的上初级班,从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开始学习读写。

而粗通文字者,则是根据资质和进度,普通的上中级班,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语文是除却蒙学书外,再从《论语》中挑选一些比较浅显的篇章条目,以通晓道理为准,而数学则是从加减乘除学起。而那些既通文字又确有资质的,则上高级班,直接上《论语》全篇。

当然,初级班和中级班中如若有人脱颖而出,也能够直升高级班。

因为公学里的学生大多数出自平民甚至贫民,平日里还要兼顾家事又或者农活,所以每七天只上课一天,十四个班总共七百人的初级班,以及七个班总共一百四十人的中级班,无疑是公学的主流。如此每天也就是两个初级班,一个中级班,总共一百二十人来上课。

至于高级班,反而人数并不比初级班和中级班要少。原因很简单,虽说有十五岁以下这个硬性标准卡在那,但家贫难以供得起读书,却在私塾又或者长辈那里学会了读写,还读过一些经史,从前却因囊中羞涩而难以为继的人很不少,整个京畿竟招来了整整八十人两个班!

因为每日开课,又免费供应一顿午饭,前提是每半月一次考核,通不过就黜落,八十人依旧是风雨无阻,竟是整个公学中最勤奋的群体。而他们的目标,却也是张寿私底下和刘志沅陆绾谈起时唏嘘不已的。

因为高级班的所有人几乎都卯足了劲,发誓要通过县试和府试,考出童生,日后下科场!虽说顺天府一贯是秀才和举人名额多,相比科举魔鬼省份南直隶和江西来说容易得多,但这个容易却也是相对而言的。三人并不认为公学中的免费经史课程能强过殷实人家的西席。

毕竟,在陆绾和刘志沅不会亲自去教的情况下,除非是资质特异之人,否则很难胜过那些书香门第的读书种子。所以,对于他们的科举前途,三人的看法都很谨慎。

而阿六至今也只是粗通文字的水平,因此对于那讲授四书的高级班,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而对于排字班、统计班、律法班的授课,他也听不懂,因此反而在正教授基础数学的中级班门前逗留了好一会儿。因为,萧成和小花生也都在这儿。

今天在这儿上课的,正是陆三郎。人和齐良轮流在东宫侍读,负责在张寿不在的时候,给三皇子以及其他人答疑解惑,但此时给普通人讲解的时候,小胖子就没那么耐心了。

在算学上点满了天赋值的某人,面对一群连九九歌都背得吃力的家伙,那简直是教鞭打得讲台啪啪响,那副凶巴巴的样子,就连看热闹的阿六瞅着都不由为之侧目。眼看陆三郎点了好几个人抽背,竟然有两个人都磕磕绊绊背不上来的时候,他就屈起手指头数起数来。

果然,他才数到三,就只见陆三郎赫然狂怒了起来:“你们又不是六七岁的蒙童,小的十一二岁,大的十五六岁,都认得字的,这么简单听一遍就会的东西,居然回去复习了七天,还有人没能背出来?你们到底用心了没有?”

“公学虽说不收学费,但你们来上课的这一天,却没人会补贴你们本来去种地,去做工的收入!你们要是今天不来这里读书,家里还能多一个壮劳力,可你们来读书了,这一天收入就没了!少了这钱,你们家里其他人得出力上工去填补,你们还不好好读,好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