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多余的话(第3/13页)

  因为这点感慨,所以先说说宝珠和绿珠。

  故事跟着楚言走,几次冲突都是采取了女主的角度,对宝珠确实刻薄了一点。不过,我的本心对这个人物还是颇有点欣赏和怜惜,以及很多的感慨遗憾。人如其名,宝珠是那个时代一颗难得的璀璨明珠,脂粉堆里的英雄。泼辣跋扈的表面下,她爱恨分明,对很多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坚持,认定的事情就会全力以赴。即使认定了楚言是情敌,在设法打击的同时,仍能看到而且欣赏对手身上的优点。楚言性格上的一些优点,她也有,不同的是她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努力把握一个男人。也许,在那样的时代,女人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与其说是她的不智,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相比之下,绿珠只是一颗普通的珠子。不笨不傻,有判断力,但是虚荣,不讲道理。心存不满也不敢反抗,忍气吞声,宁愿去恨一个应该感谢的人。原来的想法中有一段文字,讲的是绿珠听说楚言要远嫁,幸灾乐祸,怀湘一气之下,违背对楚言的诺言,告诉她实情,愤然离去。落笔时觉得这样对绿珠太过分,不应该把她往可恶里写,因为她只是一个可悲可怜的女人。

  楚言优越于她们的地方,不是比她们完美可爱,更不是比她们美丽,而是现代社会和教育赋予她的自信独立。她绝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一个男人低下,才华能力胆量更是胜过文中许多男人,因此,没有一个男性能够或者敢于俯视于她。

  二十一世纪的女性并没有任何权力轻视过去时代的女性。美国立国时,宪法规定人人都有参政权,但这个人人却是仅指男人(女人不是人?)。我们今天的就业权投票权参政权等等,都不是另一个性别的恩赐,而是一代一代的女性不懈争取,甚至付出血的代价,取得的胜利果实。新中国成立之初,宪法就规定男女平等,但是,如果没有世界大气候的变化趋势,我们会不会还在缠小脚?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更不是大女子主义者,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直到某一天,意外地在一家博物馆看见不大的三面墙的黑白照片和文字介绍,我落泪了。那一日,我知道了感恩。遗憾的是,我甚至记不得那是哪里的哪一家博物馆。

  所以,在文中,我写了一群似乎游离于主线情节之外的女子,身份低微,容貌普通,境遇堪怜,努力地活得有尊严。

  *******

  说阿哥们之前,先要说说他们的“出处”——康熙。

  不敢评价康熙的历史功绩,因为不知道帝王之伟大的标准。把统治进行的最有效最彻底?称他为“千古一帝”倒是没错。在位最久,幼年即位,基本上是在皇帝的宝座上长大的。什么也没做,仅仅出了一次天花,皇位就落到了他身上。我完全不相信他能切身地了解和体会他的儿子们的“苦痛”。他是“天命所归”,基因优秀,怎么会生出一窝的“孽子”“逆子”!?晚年老头心中充满愤怒和失望,对儿子的,对臣子的,也许还有对命运的。其实,一切的根子都在他身上。

  康熙是想做个好父亲的。父母之爱的缺失大概一直是他心头无法弥补的一个遗憾。登基后康熙是由孝庄扶持着长大的。我对皇帝养成史不大感兴趣,想的是其他一些问题。不知孝庄更多地是把康熙当作孙子疼爱着,还是把他当作手中第二个小皇帝拨拉着?

  康熙无疑敬爱着孝庄,这种敬爱是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敬畏?假使有个象唐朝那个袁天罡一样“察天命”的道士出现,指着他某个妃子或者儿媳妇说:此女能够成为“孝庄二世”,在将来的某时辅佐幼帝定国安邦,康熙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因为对孝庄的感激和慕孺之情,从此对此女另眼相看,加以培养?还是,立刻把道士推出去砍了,再找个机会不露痕迹地除去此女?顺便问问,孝庄本人又能不能容忍第二个“孝庄”出现的可能?

  我的感觉是,孝庄的出现是个偶然中的偶然,慈禧的出现倒有某种必然。弓马上衰退之后,八旗男人的绝大部分就只会混吃等死,汉人蒙人都被压得死死的,就只有八旗里的女人能够夺他们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