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女人的命运(第3/5页)

  十天前,两个嫂子突然要她立刻嫁人,巧儿不干,母女俩竟被扫地出门,巧儿的包袱积蓄也被扣下,幸亏得到她娘一个手帕交收留,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锦儿她们三个得到消息,除了抱头痛哭,拿不出什么主意。还是巧儿让人传话进来,说想做鸭绒被卖钱,锦儿才想到找早燕帮忙想办法,早燕就找楚言商量。

  前一年秋,楚言让九阿哥弄来一船鸭绒,给自己和冰玉各做了两条简易的鸭绒睡袋,剩下的就给了秀衣局这些人。后来,她二人进了慈宁宫,再用不着睡袋,也送给了秀衣局的宫女。早燕她们依样也做了鸭绒被和鸭绒睡袋,发现果然轻软保暖,就有孝心重的,悄悄送回家,孝敬了爹娘。

  巧儿也分得了一条,回家以后,先是给老爹盖,后来又盖到了老娘的身上,大概是被病人弄得污了,她嫂子没识得是件宝,一块儿给扔了出来。到了人家家里,巧儿把鸭绒被拿出去翻晒,被套漂洗干净,那家主妇见了,啧啧称羡。巧儿感激人家收留之恩,就把被子送给他家,一转念,想到自己身无分文,没有白吃白住人家的,也得找个谋生的法子,就想到鸭绒被也许可以卖钱。

  楚言听了半天没有作声,去年的鸭绒是她从九阿哥那里讹来的,也不知花了多少本钱,毫无疑问,鸭绒被可以卖钱,但该卖多少钱是个问题。要弄鸭绒,又得去求九阿哥,去南方,一来一回,冬天都快过去了,救不得急。

  秀衣局有些头脸有点年纪的都挤在屋里,陪着锦儿姐妹长吁短叹,眼巴巴地等着楚言给个希望。

  原本,巧儿的娘也算这些人心目中的成功榜样。凭自己的手艺开了个绣坊,虽说是填房,丈夫忠厚体贴,全力支持,生了四个女儿,一家人也算和美,日子也算小康。当初进门的时候,两个继子,一个四岁一个一岁半,是她一手拉扯大,为他们谋差事娶媳妇,样样靠她打理谋算找门路,谁知,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到头来还是反咬一口!

  女人的命,真的就只能这么苦?

  楚言把早燕秀娥拉到外面商量,直言做鸭绒被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巧儿既然下定决心自己谋生,倒是可以吸收进“云想衣裳”,她在宫外,有些事办起来也方便。

  早燕笑道:“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一听说她想到从那被子上赚钱,我就说差点错过一个人才,可得把她拉进来。”

  秀娥也点点头:“巧儿的手艺还是不错的,她娘这些年也攒了不少人缘。”

  早燕叫楚言不必担心,她会给巧儿送点钱去应急,让她这段时间走访一下秀衣局出去的老人,物色几个帮手。

  “她们那两哥怎么办?就这么放过他们?”秀娥一脸不忿。

  不仅秀娥,就是楚言自己,也不甘心就这么放过巧儿的两个同父异母哥哥和嫂子。这时代,没有法律保障妇女的利益,上层宣扬的是忠孝仁义,老百姓讲究的是凭良心做人做事。巧儿的哥嫂可算是两样都犯了,真要告到官府,定个罪也不是难事,可巧儿母女多半不愿意这么做。怎么做可以给无良兄嫂一个教训,又可以为她们母女拿回一点权益?有谁能帮她办成这件事?

  太后跟前正热闹,纳尔苏陪着平郡王府的老福晋进宫请安。老福晋和太后一样来自科尔沁,亲热地聊起太后今年夏天去塞外的情景,说到的科尔沁的亲人朋友,议论起家长里短,滔滔不绝。

  十三阿哥也在,和纳尔苏冰玉一起乖巧地听着,一时问上一句,一时绘声绘色地形容一番,逗得两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没她什么事儿,楚言静静站在一边,想着心事。她发呆太久,没有注意到十三阿哥看了她好几次,目光带着不解和担心。

  太后终于注意到她的反常:“佟丫头,在想什么?你今儿还没讲故事呢,别以为老福晋在这里就可以偷懒。”

  老福晋笑道:“赶巧了!都说佟姑娘最会讲故事,我也正想听听呢。”

  “回太后,回老福晋,奴婢正在想一件真人真事,怪叫人气闷的。”